中医与书法,理奥难精的学问
“理”是事物间自在关系的显示,中医之理属于生命之理,是生命本身自在关系的显示,是中医各种基础理论、诊治方法和所有经验集成的大汇总,讲的是如何认识人体和疾病,如何掌握诊治方法,如何在不同的疾病中准确运用诊治方法祛 除疾病;中国书法之理,是指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道理,即书法界常讲的“既要知道‘怎么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
中医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中医理论体系是历代医家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把人和药都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生命,是整体观、系统观的思想。中医之理最基础的应该是阴阳和五行,《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及其相生相克,也是人们观察自然总结出来的规律。中医之理除了最基础的阴阳和五行以外,还有藏象、经络腧穴、气血津液、八纲、卫气营血、望闻问切、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等诸多理论;也还有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归十二经脉和“君、臣、佐、使”遣方用药等理论;更有从古到今众多著名医家对中医理论的阐述、创新,著作之多可以用浩瀚来比喻。中医之理更难的是不是学好了以上这些理论就能当一个好医生,用中医的行话说:还要开悟。所谓开悟,就是要让自己在诊病时达到一种静思的状态,使自己先处于阴平阳秘,并与大自然、病人形成一种和谐共振,然后用自己所掌握的中医之理去认识病人所处的状态,以及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等。
中国书法之理不如中医之理归纳总结得条理分明,它分布于 诸多书法大家的理论著述中,如崔瑗的《草书势》和《笔阵图》、蔡邕的《九势》、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崔子玉的《永字八法》、欧阳询的《八诀》、张怀瓘的《论用笔十法》、朱履贞的《书学捷要》、张长史的《笔法十二意》、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等,历来高深莫测,笼罩着一种神秘,许多书家都将其藏之为秘诀、珍宝。书法之理,大致说来,包括笔法之理“执笔虚宽且活焉,全身力气注毫端;勿涂勿扫成于写,有按有提有方圆;千古中锋神至上,八方使转意为先;求形求质毋飘滑,讲法讲规讲自然。”字法之理“字体如人品亦同,整齐对称且均衡;右伸左缩风神美,外放中收趣味浓;点画呼应情切切,穿插避就暖融融;下松上紧黄金律,心正书精一脉承。”章法之理“成篇结字意为先,虚实相生出自然;密不透风疏跑马,权衡黑白要周全;相承起复中和美,变化参差气脉连;印置篇中红一点,墨花满纸似云烟。”等。每一条理、每一句话,都是书法大家们用毕生精力总结的精华,都是秘不外传之决。即使掌握了这些书法之理,如果不在实践中认真琢磨,不在琢磨中认真领悟,也不可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更不可能成为书法大家。
纵观古今,能成其为中医大家者,寥若晨星;能成其为书法大家者,更是少之又少,可谓屈指可数。细究其中原因,与理奥难精密不可分,难怪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它们归属于理奥难精的学问。
欧体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