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崇高美提高学生发言积极性

树立崇高美提高学生发言积极性

曹 彦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我们发现,在小学课堂中,学生能够比较积极地发言,把手举得高高的。而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则变得不爱发言,缺乏胆量。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们不仅不爱发言,而且坐得靠后,甚至麻木到不屑于发言或者一问三不知的地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发言积极性,不仅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以及未来适应社会开拓事业,乃至建立创新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问题。学生不积极发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心理原因大约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怕失败受到打击,从而缺乏信心,另一方面是因为虽然成功,但受到妒嫉,从而变得犹豫。对于这些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着重树立学生的崇高美,从而养成积极且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和作风。因为崇高美是一种先经历了生命力的阻滞,后继之以生命力的更强烈的喷射而产生出的美感。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树立学生崇高美,提高学生发言积极性这一问题。

一、树立探索真理的高贵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思考是自由而高贵的。同样的,我们对真理的探求也是非常自由而高贵的事情,并且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的言论的高贵的自由,这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思索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是件非常高贵的事情。

但实际上,我们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对于“高贵”的教育。因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非常“收敛”且“谦虚”的民族。比如我们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最敬爱最信任的老师会告诉我们,“做好事不留名”,结果我们只好偷偷摸摸地去把教室中坏了的桌椅钉好,然后再不留痕迹地溜走。本来做好人好事是非常高贵的事情,应该是光明正大地去做的,却由于错误的传统教育,变成了不可见光的“勾当”,实在大为可惜。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具有崇高美的事物都被小人玷污了,使得人们不愿也不敢去做了。比如“光天化日”一词,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原指在太平盛世中,人们非常泰然地做各自的事务。可是现在常听到的却是:“在光天化日下调戏良家妇女。”因此“光天化日”成了贬义词了。再如“冠冕堂皇”一词,“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词语呀,可是也被玷污了。谈到冠冕堂皇,人们想到的是,冠冕堂皇地说假话,冠冕堂皇地诋毁他人。

现在一般人认为住别墅、坐豪车才是高贵的。但我们应该告诉学生:高贵是一种骑士精神,而骑士精神是一种为他人的安全与幸福而义无反顾地奉献的精神。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异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追求真理的高贵的事情,是一件利己利人的好事,应该正大光明、冠冕堂皇地去做,彰显骑士高贵本色。

二、树立当仁不让于师的意识

《论语·卫灵公》云:“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对于正当的事情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去做,认真做,甚至要超过自己的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水平不高,害怕同学耻笑,担心老师批评。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才是真理探索的排头兵,他们才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为在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才是最高贵的,任何的对教条的迷信、对权威的崇拜都是一种懦弱的屈从。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更要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可以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提出异议,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授,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自己想法的学生,我们甚至应该请他们站到讲台上来讲,让他们当一回老师,我们当一回学生。无论学生讲得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重点表扬,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到神圣的讲台上来。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开展专题讨论。提前让每个学生选择研究的题目,让他们在课外进行充分的准备。要求他们对相关问题的学术沿革有清晰的掌握,对学术的前沿有一定的了解,对古代及当代的学术权威要提出自己的批判。课堂讨论时,先让主讲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做专题陈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后再让其他学生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对整个专题讨论做出总结,并补充新的内容。专题讨论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某个小问题的深入广泛研究,从而了解自己的学术潜力,并进一步激发起自己对相关专业的热爱与信心。他们渐渐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一样能成为一流的行业精英、国家栋梁。

三、树立热爱胜于对错的意识

真理的探索虽然会有对错之分、高下之别。但是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对真理的热爱胜于对错的计较。学生不敢发言,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故希望准备充分,确保无误时才有发言的勇气。由此看来,发言的基础是勇气,勇气的基础是确保无误,无误的基础是充分准备。那么充分准备的基础是什么呢……这样想下去,我们会发现自己有太多没做好,越来越没把握了,更加没信心和勇气了,就更别提发言了。

以上不断后推的思维方式是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如年少时男孩最怕所追求的心爱的女孩说自己不够成熟。如果哪个女孩或朋友说自己不成熟,心就慌了,且很没面子。为了变得成熟起来,我们要增长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正义感,培养自己的浪漫气质,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可是以上的任何一点都不容易做到。增长学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不必多说了。若要提升自己的正义感,那么什么是正义?如何才有正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许你要增长自己的学识,培养自己的浪漫气质,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结果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了无限的后退与循环,根本找不到实在的根基。最终我们陷入更大的迷茫、更深的无助。为了追求成熟,我们变得越来越不成熟了,越来越不知所措了。因此我们要跳出不断后退寻找根基的思维方式。其实我们只要坚信“爱你心爱的女人能够让男人变得成熟和完美起来”这句话就够了。

也就是说,我们要大胆地向前迈出一步,而不是向后寻求推动的支持。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不是被动的机器。我们现在常说:“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快乐并不来自于财富的积累、事业的成功、心智的成熟,真正的快乐源自于我们的全身心的积极投入,源自于我们真情的奉献。在这种热爱的实践之中,我们享受到了生命的真正快乐,这种快乐是超越得失与荣辱的。而且这种热爱而来的快乐是促进生命成长的,是增长社会活力的快乐。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积极快乐地探讨问题,自豪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错误只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没有热爱就没有成功,暂时的得失不足挂齿。

在追求真理,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方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习我们的伟大领袖邓小平同志。邓小平之所以能够引领我们走上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就在于他力挽狂澜地停止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等无休止的是非之辨。他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伟大的开拓性思想,从而使我们迈出了强国的豪迈步伐。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的伟大情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四、树立任劳任怨的意识

学生不愿意发言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鹤立鸡群而遭人妒忌,从而变得犹豫不决或被动消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任劳任怨的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辛辛苦苦做了一件好事后,往往得到的不是他人的赞扬,反而是嫉妒和猜疑,甚至是诬蔑,说是作秀,出风头,不怀好意。对于种种的误解,我们会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丝委屈的。

事实上,我们应该提早有任劳任怨的思想准备。要认识到,辛辛苦苦做了好事后,他人诋毁你、误解你,这才是生活的常态,故不仅要任劳,更要任怨。只有有了这样的伟大胸襟,忍辱负重,才可成就伟业。因此任怨比任劳更可贵。

而且我们还要让高年级的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之所以要把事情做得更好,那是为了迎接更多的批评和挑战。只有有了这种认识,才能彻底改变期待赞扬、求名利的心理,才能做到荣辱不惊、越战越勇。这才是真正的佛教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也因我们能担负众生的更多的怨恨、苦难而欢喜。因此所谓的做人,就是做给人看,做给人说,做给人学。只要我们是对的,别人自然会学习自己。

总而言之,探索真理是高贵的,发表自己的言论是神圣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当仁不让于师,在参与、奉献、热爱中获得快乐,在迎接更多的批评中不断成长。告诉学生:让你的光芒刺伤所有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