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跨越的大政方略——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几点体会

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跨越的大政方略——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几点体会

李力争 程焱发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强国必先强教”,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于完成“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充满了信心。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中,我们认真学习了全教会精神,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对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了具体的了解,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需求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更进一步体会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话: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根据学习重点,下面我们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

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为什么要制定《纲要》时,有三点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第一,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及早考虑。这里,总理提到了一对关系,就是“当前”与“未来”的关系。他说:着眼当前,立足未来。怎么理解?既要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又必须考虑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第二,总理强调,各国都在谋划教育改革,我国必须走在前面。这反映了总理内心对加快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刻的危机意识、紧迫感。

第三,总理特别提到,落实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表明了党和国家坚定的决心。

二、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公平”

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义务教育是提供教育公平的起跑线。非义务教育要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这里,总理着力强调的是政府要保障受教育者教育机会的公平,即不论学生的民族、出身、经济状况如何,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教育机会,国家就要保障其完成学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应当坚持以发展促进公平,以改革促进公平,以政策支持促进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真正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与进步”的美好愿望。

三、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总理特别强调:重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多年来,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智体美有机结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中外杰出人才有个共同点,即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有全面良好的素质,这些结合使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智育是点燃心智的火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有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五、教师是国家发展基石的奠基者

总理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奠基者。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智慧的学者;教师应该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教师的光辉在于照耀一代一代新人;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教师不仅重言教,更重身教;教师要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体制等措施。尊重教师、尊重人才,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使广大教师能够安居乐业,有很强的敬业奉献精神。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

教育是面对心灵的事业,必须坚持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对得起“为人师表”四个字,也才会给自己带来事业上的惊喜和收获。总之,学习全教会精神与《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