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其制约因素
李力争
当代社会,“人文主义”一词屡屡见诸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已为我们所熟知。在人文主义背后所隐含的是更多的以人为本、个性自由的特性。同时,我们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引申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的观念,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当今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社会关系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这一理念的提出正当其时,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展示了我国理论界的新发展、新思路,也说明了人们认识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并认识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营造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教育要求能够培养更多的有个性、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人才,能够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天赋与才能,培养一大批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世纪新人,从而使他们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对新世纪建设人才的新要求,是从以人为本、人全面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建设者提出的要求。
“人文主义”思潮的萌发是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人文主义学者用美学和艺术的方式对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人们以理性的宗教信仰代替了绝对的神权,以追求财富和世俗生活的享受代替了禁欲主义,以科学的发展代替中世纪的愚昧无知的神学桎梏。这就是新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思想。它的宗旨是要复兴古希腊文化,培养有修养、文词高雅、不墨守成规、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文艺复兴是在西欧社会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后,人们思想在神学桎梏的统治之下的一次精神大解放。
据此,有人对人文主义给出了如下定义:人文主义又称人文学、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它弘扬人性、人权的时代精神,与基督教神权相对立,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歌颂人性之美和求知、创造,要求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倡导理性原则,鼓吹个人发展,追求感官享受,反对蒙昧主义,以人为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强调人的发现与自然的发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时代不同,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是人的价值刚刚发现的时期,那么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则是重新看到了人的价值所在。当然,我们的思潮比较相似,但是绝对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正如唐君毅先生讲过,中西人文精神本来就是相通的。事实上,我国古代的人文思想也不比西方逊色。自然之中,人为最贵,人为万物之灵。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揭示并不比古希腊少。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思想,到齐家、治国、修身、平天下的政治修养,再到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再到张载的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再到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华人文精神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特性。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社会发展的总结,也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的预见。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充裕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人口素质普遍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论是文化水平、知识素养、公民意识,还是我党的执政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文化水平上:随着中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人们受教育的时间也有效延长,从小学至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中小学生中优秀率也大幅增加,国外留学生人数也日益增多,他们也把国外的先进文化带回了国内。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知识素养的增加,人们的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加强,遵守公德、遵守法律等已经成了公民的基本意识。现在人们出行讲究着装整洁,语言讲究文明用语,公共场所讲究排队有序,这些不光是人们物质文化普遍提高的结果,更是公民知识素养大幅提升的表现,和谐社会的种种迹象已初现。
在从业能力上:表现为公民自主创业能力增强。自主创业实际上也是公民从业能力的一个表现。随着大型企业蓝领工人的技术提高,我国自行生产彩电、集成电路等的水平都可以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
在民主意识上:民主意识是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指标之一。民主意识与民主程度越高的国家,公民素质越高。从选举上来看,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与参选人员范围都有重大的变化,如村委员会选举由原来的提名候选人转为不提名候选人的自由选举,我国96%的农村已建立了实行民主决策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80%以上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切实实行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这都说明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民主意识的提高。同时,民主与法制不可分,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说明了我国依法治国政策的不断完善。只有法制健全,才能使人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社会才能有条不紊地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增强的表现: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关注民生,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执政体系的完善,监督制度的完善,政府执政的公开、公正、透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北京市某县政府把一年内召开了多少次会议,讨论了哪些议题,作出了统计并公开,这是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的表现,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方针的贯彻与执行的力度是很大的。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有关联的。正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坚持正确的方向,中国人民才以极大的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正因为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有科学的大力发展,也正因为科学的大力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才能更加深入践行。
但是,我国当前的社会民主还是不充分的民主,法制也是不够完善的法制,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执行也还处于不完全阶段,所以在社会上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还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不完全过度
从小孩生下开始,就要求他听话,听大人的话,听长辈的话,好像大人、长辈无不对,上学了要听老师的话,好像老师说的也全是真理。这种“听话”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必然也是“听话”的人,由于过于听话,便缺少了对权威质疑的勇气,同时也缺少了勇于创新的精神。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专家们也深深地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倡素质教育。但问题是,如果缺少了应试教育,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的评价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缺少可操作性的标准,故而应试教育也是欲隐而难退。社会竞争的增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都造成了素质教育的苍白,很多家长和社会各界也都认为,孩子上不了好的幼儿园就很难上好的小学,若上不了好的小学就很难上好的中学,上不了好的中学自然也就很难上名牌大学,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家长不希望给孩子减负,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和实际经济利益的驱动,也不希望孩子减负,于是学生的压力便改头换面重新来袭,学生也是越减越负,苦不堪言。因此教育制度仍需大力的改进,我们的素质教育不应再仅仅是句口号,而应当是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的,能够落实到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中。
二、同一的文化与同一的个人
20世纪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盛行时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就揭示了工业化带给社会人的异化的现象,如阿多诺的文化工业论就这样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成了操纵大众意识、扼杀个性和自由的工具,从而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集权主义的一种表现,垄断条件下的所有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结构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其结果便是文化工业的完全统一,会形成政治上的内聚的统一性。”
“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在这里,他们已经把文化工业社会的弊端揭露得一览无余。这虽然是讲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可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发展也具有了当代资本主义性质,也出现了很多相似的地方。对此,阿多诺提出要消灭同一性,恢复客体的优先地位。而霍克海默则是从文化领域来批判同一性,从文化的发达导致的现代社会的弊端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需要对同一的文化所导致的同一的个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改变。
1.文化工业与人的异化
由于文化的大众传播性,造成了人们追求同一性,人们的文化品位、欣赏眼光、审美方式都追求一致,趋同、跟风、模仿成了时髦,赶潮流成了风气,人们在努力的追求个性时已受到文化工业的引导,不知不觉成了受异化力量支配的千篇一律的个人,这样,同一性中就缺乏了创造的力量。
2.文化工业的服务对象与文化工业的实际结果
文化工业的发展必然导致了人的一律化,人们缺少了创造性,缺少了反抗意识,缺少了追求异样的生活的勇气,人们很容易受到这种文化工业的宣传和鼓动,也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利用。马克思·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中提到:所有的人都被关在铁箱子里,官僚体制是一种严密的、合理的、形同机器那样的社会组织,它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和等级制度,人们各司其职,各守其法,组织内每个成员都必须接受统一的法规和制度约束。这种铁箱子只能束缚人们的手脚,人人形成机械化的、僵化的作业方式,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创造发明。社会也很难有所改变。这是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下官僚体制的描述。
三、简单化、冷漠化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西方哲学家哈贝马斯的殖民化理论就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世界越来越受到系统的挤压。系统越复杂,生活世界就越空洞。金钱和权力凌驾于秩序之上,生活世界对于协调行为就越没有意义”。他说,当代社会系统已经开始取代以达到理解为目的的社会整合,深入到了文化传统、社会整合和教育领域,在所有的文化、社会、人格领域简单化了,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关系。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变成一种简单化了交易关系,这既是资本主义的优势之处,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顽疾所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虽然哈贝马斯说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但何不可以提醒我们注意呢?我们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进程必然是有负面效应的,那就是助长了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心理。在我国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思考如何能够将我们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如何将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改变人们的观念。
总之,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上,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人口素质的提高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我们人才培养目标上,社会文化氛围的建立以及利益机制的营造都没有能为人的个性特长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氛围。要真正达到科学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要培育创新型社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育多元的、开放的文化体系
克服同一文化,培育多元文化,应当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方向。西方文化、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文化中只要是能为我所用的,都可以借鉴过来,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也还有未挖完的宝藏。文化应当多元互动,才能显示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这样的文化才有发展的前途。
2.教育方式的转变
人口素质是一个民族前进的重要标志。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的人,必须从教育抓起。小学生减负要真减,不要越减越负,课堂教学不要填鸭式,不要应试式,要真的从培养能力做起。不要让学生再死学书本知识,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合理限制公共权力
这要从教育、社会舆论、媒体宣传这些方面做起。国家对高收入阶层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就是一个方法,既调节了过高收入,又体现了社会公平。同时,在学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对于权力,要有良好的制约机制,其实我国现在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让官员以民为本、服务于民,廉政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如建立完善的公民监督制度,让腐败无从生起,让以权谋私、以权势压制弱者无从得逞,等等。
◎参考文献
1.[德]霍克海默·阿多诺,洪佩郁、蔺月峰译:《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2.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