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的理论思考
关于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的理论思考
王汉明
(武汉大学招投标中心)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高校肩负着祖国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建设和谐高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和内容。在高校的管理系统中,高校办公室是起着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内外联系的“枢纽”功能的重要行政机构和部门。高校办公室应当深入贯彻和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自己应有的职责和任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拟对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提出几点理论思考。
一、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党自然也是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的核心主体。无论是促进高校办公室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增强高校办公室的创造力和工作活力,还是实现高校的安定有序发展,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通过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党内民主制度,完善高校党委的领导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这一系统工程不断引向深入。这可以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依靠高校办公室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搞好高校办公室工作。要高度认识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高校办公室工作可以实现“两不误,两促进”。在具体做法上,可以紧密按照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个阶段的要求,深入学习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定和加强党员对党性的认识以及对为人民服务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的认同感,并努力落实到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在高校办公室日常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利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辐射效应以及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全体工作人员,加强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从身边的事做起,为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尽心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和谐高校办公室必须是社会主义的和谐高校办公室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基础上扩展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也是实现高校安定有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增强高校的生命力和高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未来人才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同时,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办公室工作井井有条,在内部管理、教学与科研上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使得高校的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愉快地干事业、求发展,使得高校能够呈现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态势,实现高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必须着力建设和谐高校办公室文化
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必须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引,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着力构建和谐的高校办公室文化。以下,我着重从指导思想、思想环境、道德风尚等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思考。
首先,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全体办公室成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人心,为构建和谐的高校办公室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牢牢地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发展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办公室主流舆论,为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再次,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高校办公室成员的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最后,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广泛开展高校办公室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
四、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了“人”是全面的人,而不是片面的或者割裂的人,提出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高校办公室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人置于管理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以高校办公室工作为中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积极主动地发挥每位办公室成员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同时,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因此,高校办公室构建融洽友爱的人际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秩序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办公室内部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增强管理的亲和力和透明度,善于结合全体成员的智慧,不仅通过个人竞争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防止个人间的过度竞争影响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尊重人、相信人、关爱人、团结人、依靠人和培养人,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境界的提升和升华,实现人的全面、高度的发展。和谐高校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当然不是“好好主义”或者“好人主义”。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不讲原则,不能因为是领导、同事、熟人等而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或作彻底的解决,做“老好人”,保持所谓的“和气”。
另一方面,高校办公室要为全社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尽心尽力。高校办公室、特别是院级办公室经常需要直接与教师和学生面对面服务,高校办公室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通过人性化的服务和交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高校营造人性化的和谐氛围。高校办公室的管理和工作要特别注意尊重、维护师生的权益,明确自己的职能和权力,摒弃官僚和“衙门”作风,潜心为师生服务,为师生们营造和谐的生活、学习和教研环境。这可以直接影响和带动教师、学生和高校管理的良性互动,大大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高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的实质是构建一个更为合理、效率、公平、人道的高校办公室制度和文化,构建一个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目标的公共性生活领域。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条标准同时也应该是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的要求、目标和标准。我们要通过构建和谐高校办公室,彰显高校优良的行政服务和管理,促进和实现高校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尊互利、团结友爱,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