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①季氏:季孙氏,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

②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③冉有、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④见:谒见。

⑤事:指军事行动。

⑥无乃:这里有“恐怕要”的意思。

⑦是:代词,复指宾语“尔”。

⑧过:责备。

⑨先王:指周之先王。

⑩东蒙主:主祭东蒙山神的人。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四十里,西南接费县界。主,主祭人。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何以:为什么。

伐:攻打。

为:语尾助词。

夫子:季康子。

周任:古代的史官。

陈:陈列,施展。

就:担任。

列:位次,职位。

危:危险,这里指站不稳。

持:把着。

颠:跌倒。

扶:搀着。

相(xiàng):扶着瞎子走路的人。

兕(sì):独角犀。

柙(xiá):关猛兽的笼子。

龟玉:龟甲和玉器,都是宝物。

椟(dú):匣子。

固:指城郭坚固。

近:靠近。

费:季氏的私邑,即今山东费县。

疾:痛恨。

夫:代词,那种。

舍:舍弃,撇开。

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夫:句首语气词。

如是:如此。

文:文教,指礼乐。

来:使……来(归附)。

安:使……安定。

相(xiàng):辅佐。

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守:守国,保全国家。

干戈:指战争。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所立的作为屏障的小墙。常用来指内部。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上下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却在自己内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