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四窗,垣墙周庭,以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客逾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也,乳二世,先妣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而居,久之,能以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学书。吾妻归宁,述小妹语曰:“闻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①项脊轩:作者书斋名。轩,有窗的小屋子。

②旧:原来的。

③阁子:小的木板房子。

④方丈:一丈见方。

⑤容:容纳。

⑥渗漉(shèn lù):从小孔慢慢漏下。

⑦雨泽:雨水。

⑧下注:往下流。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下。注,流。

⑨案:书桌。

⑩顾视:环视。

置:安放。

北向:窗户朝北。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朝北。

昏:昏暗。

修葺(qì):修补。

上漏:从上面渗漏下来。上,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指阁子北面,因为阁子是“北向”的。

辟:开。

垣墙周庭:院子周围砌上墙。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垣,矮墙,也泛指墙。周庭,环绕庭院,即院子周围。周,动词,环绕。

以:介词,用来。

当:挡住。

影:光。

始:开始,才。

洞然:明亮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杂:交错,混杂。

于庭:在院子里。

栏楯(shǔn):栏杆。直的叫“栏”,横的叫“楯”。

增胜:增加光彩。胜,美。

借:同“藉”,堆积。

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形容生活悠然自得。

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诵诗文。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冥然:静悄悄地。

兀坐:独自端坐。

万籁(lài):指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籁,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此处泛指声音。

寂寂:静悄悄的。

去:离开,这里指飞去。

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斑驳:错杂,指月光下树影斑斑点点。

珊珊:拟声词,指风影移动发出的琐细的响声,这里形容桂树美好而可爱的样子。

可:值得。

先是:这以前。

通:连通,相通。

一:一体。

迨(dài):等到。

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

异爨(cuàn):不在同一处做饭,意为分了家。爨,烧火做饭。

置:安装。

往往:处处。

是:代指墙。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这里是对着西家的意思。

吠:狗叫。

逾:越过,穿过。

庖:厨房。

宴:用酒饭招待客人。

栖:栖止,歇息。

为:动词,这里是“筑”的意思。

已:后来。

凡:总共。

再:两次。

妪:老年妇女。

尝:曾经。

先大母:去世的祖母。

婢:使女,女仆。

乳二世:给两代人喂过奶。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先妣:去世的母亲。

抚:对待。

厚:好,优厚。

中闺:内室。

一至:到过一次。

每:经常,不止一次。

某所:某个地方,那个地方。

而:你。

兹:此,这里。

怀:怀抱。

呱呱:拟声词,小孩哭声。

叩:敲。

门扉:门。

板:门板。

相:指代性副词,这里可以理解为第三人称代词。

束发:八岁以上儿童,把头发挽起来盘在头顶上;一说十五岁束发。这里指童年。

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

若:你。

竟日:终日,整天。

默默:不声不响。

大类:很像。大,很。类,像。

比去:等到离去的时候。比,及,等到。去,离开。

阖:关,关门。

久不效:长久没有得到效果,指科举不中,得不到功名。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则:表示推测,大概。

可待:可以等待,意为有指望。

顷之:不久,一会儿。

持:拿着。

象笏:象牙制的笏。笏,朝臣用的手版,上面可记事以备忘。

太常公:指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chǎng),他在明宣德年间曾任太常寺卿。

朝:上朝。

他日:往后。

当:会。

之:代指笏。

瞻顾: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长号(háo):大哭。

故:从前。

为:动词,是。

过:动词,经过,穿过。

扃(jiōng):关闭。

牖(yǒu):窗户,这里泛指门窗。

久之:久而久之,时间长了。之,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以:介词,凭借,靠。

足:脚,这里指脚步。

四:四次。古汉语一般不用量词,直接用数词表示次数。

得:能够。

殆(dài):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护:保护。

既:已经。

为:作,写。

此志:指本篇中这一句之上的文章,从这一句以下是后来补写的。志,记事的文章。

来归:嫁到我家。

时:时常。

从:跟随,跟着,这里可活译为“向”。

或:无定代词,有时。

凭:动词,靠。

几:小桌子。

书:写字。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宁,向父母问安。

述:转述。

诸:众。

闻:听说。

姊:姐姐。

且:此处相当于“那么”。

其后二年:两年后。

卧病:即“卧以病”,因病躺在床上。

无聊:没有什么依靠,指精神无所寄托。聊,聊赖,依靠。

葺:修理。

制:形式,格局。

然:然而。

所手植:亲手栽种的。所,结构助词,附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与其构成名词性短语,“所”相当于“……的(人、物或事)”。手,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亭亭如盖:像车盖一样耸立。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盖,古代车上的篷子,形圆如盖,下有柄。

【译文】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屋子只有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百年的老屋子,泥灰朝下漏,雨水往下流;每次移动桌子,四周看看没有能摆放的地方。又加上门窗朝北,见不到阳光,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加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又在院子里交错着种些兰花、桂树、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添了光彩。堆积的书摆满了书架,或俯卧或仰躺,或长啸或吟唱,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听着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异常寂静,小鸟时常飞下来啄食,人走到跟前也不离开。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半堵墙上,桂树的影子斑斑驳驳,风吹影动,发出珊珊的声音,甚是可爱。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很多高兴的事,也有很多悲伤的事。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里里外外安上了很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和西家的狗对着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里开始设置篱笆,然后砌成土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妇人,曾经住在这里。老妇人,是我去世的祖母的使女,给两代人喂过奶,母亲在世时对她很好。房子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妇人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妇人又说:“你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她。”话还没有说完,我哭了,老妇人也哭了。我从童年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怎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功效,这孩子长大,就可以有指望了呀!”不一会儿,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好像就在昨天,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要从轩前经过。我关着门窗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已经写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妻子嫁到我家,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些古代的事情,有时靠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呀?”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小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