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者,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明哲乎!人君当神器,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而不怀,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载舟覆舟,所宜

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九德,简能而任,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注释】①求:要求,需求。

②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长(zhǎng):生长,长成。

④必:副词,一定。

⑤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⑥根本:树根。

⑦流:水流。

⑧浚(jùn):动词,疏通。

⑨泉源:即渊源,水的源头。泉,本作“渊”,唐人避高祖李渊讳改言。

⑩其:代“治国”。

德义:指恩德和道义。义,适宜的道德行为。

下愚:最愚昧无知,谦词。

况:何况。

于:介词,对。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当:与“居”同义,占据,主持。

神器:指帝位。《老子》:“天下神器。”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在天下面前不可能有所为,故称天下为神器。这里指统治天下的帝位。

之:结构助词,的。

重:形容词作名词,指大权。

域中:天地间。《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大:形容词作名词,要位。

戒:戒除。

以:用。

斯:近指代词,这。代上句内容。

伐:砍。

以:转折连词,与“而”同。

塞:阻塞。

长:长远,形容词。

凡百:所有的,表概括。

元首:帝王。

景:大。帝王自认为是按照天意管理天下,自己是天帝之子,所以说“承天景命”。

繁:多。

克:能够。

盖:副词,大概。

岂:难道。

之:代天下。

守:保守,保有。

盖:承接上文,表示推究原因。

殷忧:深忧,代指创业之始。殷,深。

以:同“而”,顺接连词。

得志:达到目的,实现了愿望。

傲物:傲视他人,即看不起别人。物,与“我”相对,指自己以外的人。

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

行路:路人,指互不关心。

虽:让步连词,即使。

董:监督。

之:代人。

以:介词,用。

振:通“震”,震恐,威吓。

苟:苟且。

免:指免除刑罚。意思是不作乱犯法而已。

怀:怀念,感激。

仁:恩惠。

貌:外表。

惟:帮助判断的语气词。

人:即“民”。因避讳而改。

载舟覆舟: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载,背负。覆,颠覆,打翻。

宜:应该。

深:副词,特别,十分。

慎:谨慎,警惕。

诚:副词,果真。

可欲:名词性短语,值得喜欢的东西。

以:目的连词,以便,来。

戒:戒备。

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造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安人:即“安民”,使民安。安,使动用法,使……安。

危:高。

谦冲:谦虚。冲,虚。二字同义。

牧:养。

满溢:容器中水满则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

下百川:即“下于百川”,比百川低下。比喻谦恭待人,虚心纳谏。《老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百川,无数河流。下,居于……之下。

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

三驱以为度:即“以三驱为度”。以,介词,把。三驱,《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意思是说国君围猎,只包围三面,让开一面,放禽兽逃生,以示仁爱。

懈怠:指处理国事时松懈怠慢。

敬:慎重,与“慎”同义。

壅(yōng)蔽:耳目被堵塞和遮蔽。

虚: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心不自满。

以:目的连词,以便,来。

谗邪:指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

黜(chù):排斥,除去。

加:与下文的“及”二字同义,施加。

无:同“勿”,禁止副词,不要。

以:同“而”。

谬赏:不恰当的奖赏。

以:因为。

总:动词,归纳。

宏: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宏大。

兹:近指代词,这。

九德:形容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杰出的治国才能。九,极言其多。《尚书》:“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治理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强而义。”

简:挑选,选拔。

任:用。

之:代“能人”。

之:代“好的意见”。

则:连词,那么。

播:施布。

信:诚实。

效:献。

垂拱而治:指君王不操劳,天下就能治理好。《尚书》:“垂拱而天下治。”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劳、苦: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

百司:百官。

【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慢地对待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最终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君王应该特别谨慎啊。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网开一面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