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节选)

秋水(节选)

《庄子》

秋水时至,百。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之自多于水乎?”

【注释】①时:按时,按季节,名词作状语。

②百:泛指众多,是个虚数。

③川:河流。

④灌:注入。

⑤河:古代专指黄河。

⑥泾流:直通的水流。泾,同“径”,直往。

⑦两涘(sì):河两岸。涘,水边。

⑧渚(zhǔ)崖:水洲岸边。渚,水中的小陆地。崖,又作“涯”,高的河岸。

⑨辩:通“辨”,辨认。

⑩于:在,介词。

是:此,这。

焉:助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以:认为,动词。

之:的,助词。

东: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北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脸朝东。东,作状语。面,名词作动词,指转脸。

端:尽头。

始:才。

旋:掉转。这里指河伯转变了原先欣然自喜的表情。

其:他的,代词。

面目:指脸色,面部表情。

望洋:指抬头仰视的样子,联绵词。

若:海神名。

野语:俗语。

之:代词,指野语中的一句话。

道:道理。

百:泛指多数。

莫己若:即“莫若己”,宾语前置,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若,比得上。

我之谓:即“谓我”,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且夫:连词,而且。

尝:曾经。

少:认为……少,意动用法。

仲尼:孔子的字。

闻:前一个是动词,听说;后一个名词,见闻,学识。

轻:认为……轻,意动用法。

伯夷:商末诸侯孤竹君的长子,与其弟叔齐认为武王伐纣是不义的,故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后世称他们为恪守节义的代表

始:起初。

弗:不。

睹:看。

子:您,对海神的尊称。

之: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穷:尽。

殆:危险。

长:长久。

见……于……:被动句式。见,表被动。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

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理。

井蛙:井底之蛙。

可:能够。

以:与,介词。

语于海:谈论大海。于,表对象,对于。

拘于虚: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拘,约束,局限。于,表被动。

笃(dǔ):限制。

时:季节。

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

束:束缚。

乃:才。

尔:你。

丑:浅陋,低劣。

大理:大的道理,正道。

于:表比较。

之:代词,指大海。

止:停息。

盈:水满溢出来。

尾闾(lǘ):古代传说中的海底泄水处。

已:止,停。

虚:减少。

知:觉,影响。

过:超过。

江河之流:长江黄河的水流。

不可为量数(shǔ):不可用量器计算。量,指斗、斛一类的量器。数,计算,动词。

自多:自满。

比形:生成形态。

受:接受,汲取。

阴阳:古代认为宇宙由阴阳二气生成,万物也由此而生。

方:正。

奚以:即“以奚”的倒装,凭什么。奚,何。

多:自满,夸耀。

计:考虑。

之: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礨(lěi)空:蚁穴。

大泽:大的湖泽。

中国:指黄河流域一带,中原。

稊(tí)米:细小的米粒。

大(tài)仓:大粮仓。“大”的这个意义后写作“太”。

号:称呼。

处:占有,占据。

焉:句末语气助词。

卒:通“萃”,聚集。

所生:所生长的地方。

所通:所到达的地方。

此:个人

比:比较,相比。

豪末:毛的末梢,指动物身上的细毛。豪,通“毫”。

体:身体。

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连:连续,指传说中五帝相互禅让天下的事。

三王:通常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所忧:与下文“所劳”指担忧和辛劳的对象,也指天下。

任士:指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

尽:全,都。

此:代词,指上文的“毫末在马体中微不足道”。

以为名:以此取得名声。以为,以(之)为。名,美名,名声。

以为博:以此显示渊博。

其:大概,表推测的副词。

尔:你。

向:先前,刚才。

【译文】秋天的洪水应时而来,很多河流的水都流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分辨不清对岸的牛马。于是河神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壮美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水流向东去,到了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才改变先前欣然自喜的脸色,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节义不值得看重的言论,起初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了您是这样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所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狭小空间的限制。对只生存在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受到时令的限制。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是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才了解自己的浅陋。将可以同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面,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万条河流都归向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歇而且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且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干旱不会有影响。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长江黄河的水流,不能够用量器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接受形体并汲取阴阳二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像小石小树在大山之中一样;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满呢?想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蚁穴存在于大湖之中吗?想想中原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小米在大粮仓里一样吗?通常用“万物”来称物类的数量,而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凡是粮食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到达的地方都有人群,而个人只是占其中一员罢了。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一根毫毛存在于整个马体吗?凡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虑的,贤才所劳碌的,都不过如此罢了。伯夷辞让君位而博取美名,孔子坐谈天下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我夸耀,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