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
宋·司马光
吾本寒家①,世以清白相承②。吾性③不喜华靡④,自为乳儿⑤,长者加以金银⑥华美之服,辄⑦羞赧⑧弃去⑨之。二十忝⑩科名
,闻喜宴
独不戴花,同年
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
衣取
蔽寒
,食取充腹,亦不敢服
垢弊
以矫俗
干名
,但
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
为美。人皆嗤
吾固陋
,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
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
近岁
风俗尤为侈靡,走卒
类
士服
,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
先公
为群牧判官
,客至未尝不置酒
,或
三行
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
于市,果止于
梨、栗、枣、柿之类,肴
止于脯
、醢
、菜羹
,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
,人不相非
也。会数
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
,果、肴非远方珍异
,食非多品,器皿
非满案
,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
,然后敢发书
。苟
或
不然
,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
者盖
鲜矣。嗟乎!风俗颓弊
如是,居位者
虽
不能禁,忍助
之
乎!
又闻昔李文靖
公为相,治
居第
于封丘门
内,听事
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
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
隘,为太祝、奉礼
听事已宽
矣。”参政鲁公
为谏官
,真宗遣使急召之,得
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
,以实对
。上
曰:“卿为清望官
,奈何饮于酒肆
?”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
酒家觞
之。”上以
无隐,益
重
之。张文节
为相,自奉养
如为河阳掌书记
时,所亲
或规
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
清约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
家锦衣玉食
,何患不能?顾
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
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
俭,必致
失所
。岂若吾居位
去位身在身亡
常
如一日乎?”呜呼!大贤
之深谋远虑,岂庸人
所及
哉?
御孙
曰:“俭,德之共也;侈,恶
之大
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
俭则寡欲
,君子
寡欲则不役于物
,可以直道
而行;小人
寡欲则能谨身节用
,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
富贵,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多求
妄用
,败家丧
身;是以居官必贿
,居乡
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
粥
以糊口
,孟僖子
知
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
相
三君
,妾不衣
帛,马不食
粟,君子
以为忠
。管仲
镂簋
朱纮
,山节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
享卫灵公
,史䲡
知其及祸
,及戌
,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
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
倾家
。石崇
以奢靡夸人,卒
以此死
东市
。近世寇莱公
豪侈冠
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子孙习
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
,聊
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
身
当服行
,当以训
汝子孙,使知
前辈之风俗云
。
【注释】①寒家:清寒、清贫的家庭。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州县官和天章阁待制,为人廉洁,家无余财。
②承:继承。
③性:生性,秉性。
④华靡:豪华奢侈。
⑤乳儿:吃奶的婴儿。
⑥金银:指金银饰品。
⑦辄(zhé):副词,总是,往往。
⑧羞赧(nǎn):害羞。赧,因害羞而脸红。
⑨弃去:同义复词,扔掉,抛弃。
⑩忝(tiǎn):谦词,辱,意思是自己名列其中,使同列的人受辱。
科名:科举取士时分等第名次。
闻喜宴:皇帝赐予新科进士的宴会,参加者要簪花(把花插在帽檐上)。这是特殊的荣耀。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者的互称。
平生:平时,一向。
取:求。
蔽寒:御寒。
服:动词,穿。
垢弊:脏而破的衣服。
矫俗:违背世情。
干名:追求名誉。干,求。
但:只。
俭素:节俭朴素。
嗤(chī):嗤笑,嘲笑。
固陋:固执不大方。
不以为病:不以此为缺陷。
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意思是奢侈就显得骄纵,节俭就显得固执不大方;与其骄纵,毋宁简陋寒伧。也,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固,固陋。
以约失之者鲜(xiǎn)矣:见《论语·里仁》,意思是因节俭而犯过失的很少。鲜,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见《论语·里仁》,意思是有志于探索真理而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恶,坏,不好。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定语后置,即“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是“士”的定语。
乃:却。
诟(gòu)病:讥议,嘲骂。意思是认为是缺点。诟,詈骂。病,指责,责备。
近岁:近年。指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
走卒:当差跑腿的。
类:大都。
士服:穿士人的衣服。名词用作动词。士,士人,贵族阶级中最低一级的人,此处泛指有身份地位的人。
蹑(niè)丝履:穿丝织品做的鞋。蹑,踩,这里是“脚穿”的意思。
天圣中:天圣年间(1023—1032)。天圣,宋仁宗的年号。
先公:司马光称他死去的父亲。
群牧判官:群牧司的判官(群牧司制置使之下的官员)。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属太仆寺。
置酒:备酒。
或:有时。
三行(xíng):斟三次。行,行酒,给客人斟酒。
酤(gū):通“沽”,买酒。
止于:限于。止,仅,只是。
肴(yáo):下酒的菜。
脯(fǔ):干肉。
醢(hǎi):肉酱。
羹:汤。
瓷、漆:瓷器和漆器。
然:这样。
非:动词,非议,认为不对。
会数(旧读shuò):聚会次数多。数,屡次。
内法:宫内酿酒的方法。
珍异:珍贵奇异之品。形容词用作名词。
皿(mǐn):指盛满菜肴的盘、碗一类的器具。
案:矮的长桌。
营聚:营谋聚集,筹划聚会。
发书:发出请柬。书,请客的帖子。
苟:连词,如果。
或:不定代词,有人。
然:这样。
鄙吝:没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鄙,鄙陋。吝,吝啬。
靡:动词,倒下。
盖:大概,也许,可能。
颓弊:败坏。
居位者:居高位有权势的人。
虽:即使,尽管。
助:助长。
之:代指坏风气。
李文靖:李沆(hàng)(947—1004),字太初,宋真宗时为宰相,谥文靖。
治:修筑。
居第:住宅。
封丘门:是汴京(今河南开封)东北面的一城门。
听事:亦作“厅事”,指处理公事、接待宾客的厅堂。听,听取,处理。
旋马:让一匹马转身,意为狭小。
隘(ài):狭窄。
当:要。
诚:确实。
太祝、奉礼:太祝和奉礼郎,是太常寺的两种官,主管祭祀,往往让功臣的子孙担任。
听事已宽:意思是子孙不可能都做宰相,如做太祝、奉礼的小官,听事虽小也够了。
参政鲁公:鲁宗道,字贯之,宋真宗时为右正言,后为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又迁左谕德,仁宗时任参知政事,为人耿直,号“鱼头参政”。
谏官:指鲁宗道所任右正言一职。
得:找到。
所来:所字结构,指所来的地方。
以实对:按实情回答。对,回答,指臣对君,下对上说话。
上:皇上。
清望官:清高而有名望的官,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官和谏官。
酒肆:酒馆。肆,店铺。
就:动词,到。
觞:酒器,名词用作动词,请……喝酒。
以:因为。
益:更加。
重:动词,敬重,器重。
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时为河阳(今河南孟县)节度判官,仁宗初年任宰相,谥文节。
奉养:生活待遇,生活水平。
掌书记:节度掌书记,是唐代的官名,这里指节度判官。
所亲:亲近的人。
规:劝告。
信:副词,确实,的确。
清约:清廉节俭。
公孙布被之讥:《汉书·公孙弘传》:“弘位在三公,奉(俸)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公孙弘,汉武帝时丞相,封平津侯。
少从众:稍微听从一般人的意见。《论语·子罕》有“吾从众”之言。
举:全。
锦衣玉食:穿绸缎衣服,吃珍贵食品。
顾:副词,表轻转,只是。
一旦:有一天。
顿:立刻,马上。
致:招致,引来,此处指不好的结果,落到,导致。
失所:无所依靠。所,赖以生存的条件。
居位:处于官位,指做官。
身在身亡:活着死亡。
常:稳定,固定不变。
大贤:有很深的道德修养的人,此指上文所提及的李、鲁、张三人。
庸人:常人,凡人。
及:达到,比得上。
御孙:鲁国大夫。
恶:罪恶。
大:大罪。形容词用作名词。
夫:发语词。
欲:欲望,贪欲。
君子:指有地位的人。
不役于物:不被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牵制。于,介词,被,受。
直道:正直之道。
小人:没地位的人,百姓,与“君子”相对。
谨身节用:约束自己,节约费用。《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远罪丰家:远离罪恶,使家庭富裕。远、丰,皆为使动用法,使……远离、使……丰足。
贪慕:贪求羡慕。
枉道速祸: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枉,曲。速,招致。
多求:多种奢求。
妄用:乱用,随便花费。妄,胡乱,随意。
败、丧:皆为使动用法,使……败、使……丧。
贿:贪赃受贿。
居乡:指平民百姓。
盗:盗窃,偷窃。
正考父(fǔ):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

(zhān)粥:偏义复词,偏指稀粥。
,稠粥。粥,稀粥。
糊口:仅够维持生活。
孟僖子:鲁国大夫仲孙貜(jué)。
知:推知。
达人:显赫的人。
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
相:辅佐。
三君:指鲁文公、宣公、襄公。
衣(yì):穿。
食(sì):喂养。
君子:当时有名望的人。
以为忠:认为他忠于公室。《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
管仲:齐桓公的国相。
镂簋(lòu guǐ):刻有花纹的簋。簋,盛食物的器具。文中是使用刻有花纹的簋,作动词用。
朱纮(hóng):红色的帽带。
山节藻棁(zhuó):刻有山岳的斗拱(gǒng),画有水藻的梁上短柱。节,柱子上端顶着横梁的方木,即斗拱。
鄙其小器:看不起他,批评他器量狭小。鄙,鄙视。《论语·八佾(yì)》:“子曰:‘管仲之器小哉!’”小器,器量狭小。
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公孙发。
享卫灵公:在家中宴请卫灵公。
史䲡(qiū):卫国大夫。
及祸:遭到灾祸。
戌(xū):公叔戌,公叔文子的儿子。
出亡:逃亡于外。据《左传》载,定公十四年春,卫侯逐公叔戌,戌逃往鲁国。
何曾:字颖考,晋武帝时官至太傅。
骄溢:骄盈,骄奢之极。溢,满,引申为“过分”。
倾家:使家产荡尽。倾,使动用法,使……倾覆。
石崇:字季伦,因奢靡不俭招祸。
卒:副词,终于。
死:被处死。
东市:洛阳城东行刑的地方。
寇莱公:即寇准,字平仲,宋真宗初年为宰相,后封莱国公。
冠:居第一位。
莫之非:宾语前置,即“莫非之”。
习:习染。
遍数(shǔ):全部列举。遍,统统,全部。
聊:副词,姑且,暂时。
非徒:不只是。
身:本身,自己。
服行:实行。服,从事,履行。
训:教诲。
使知:即“使之知”,使他们了解。
云:句末助词,无实义。
【译文】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继承廉洁朴素的家风。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红着脸扔掉它。二十岁考中进士,闻喜宴上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予的,不能违背。”于是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平常我穿衣服只求御寒,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来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认为这是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奢华骄傲,宁可简陋寒伧’,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啊’;又说:‘读书人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互讥笑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没有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酒是从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大家并不互相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随着时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文靖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官的办公厅堂却已经很宽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属于清望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更加器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的生活像这样简朴,您虽然知道自己确实是清廉节俭的,但是外面的人对您很有些非议,说您像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听从众人的意见。”张公叹息说:“以我今天的俸禄,即使全家穿好的吃好的,还担心有什么不能?只是按人的常情,由节俭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节俭困难。像我今天这样多的俸禄哪能永远有?我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如果有一天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一定会导致失掉生活的依靠。哪里比得上我在位不在位、健在或者身亡家里的生活稳定得像平日一样呢?”唉,这些圣明贤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平庸之人赶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同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节俭就减少贪欲,君子如果减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能以正直之道行事;普通人如果减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使家庭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同特点。”奢侈就会有很多贪欲,君子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而招致祸患;普通人如果多贪欲,就会有多种奢求随意浪费,致使家败身亡;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从前正考父用稀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三位国君,他的小妾不穿丝绸,马不喂小米,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带,柱子上的斗拱刻着山岳,梁上的短柱画着彩画,孔子看不起他,批评他器量小。公叔文子在家里宴请卫灵公,史䲡推知他将遭灾祸,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为富裕招罪逃亡在外。何曾每天吃饭要花去上万的钱,到了儿孙辈因为骄奢过分而倾家荡产。石崇用奢侈浪费向人夸耀,最终因此被处死在刑场上。近年来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当时堪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所以人们不批评他,可他的子孙习染他豪侈的家风,如今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姑且举几个人用来教诲你。你不只是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生活作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