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扎根于数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上,构筑了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璀璨明珠的医学瑰宝。
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出席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西悉尼大学在澳建立中医中心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国家主席亲自为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站台,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习主席指出,中医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大力发扬中医是未来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努力。
中医外科学是中华医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中华医药不仅有华佗刮骨疗伤的麻沸散,更有无数治疗刀枪创伤、毒虫蛇咬、疮疡痈疽的灵丹妙药。在浩如烟海的历代医著中,医家通过医论、医述、医案等各种形式,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一些经典之作已经流传百世,成为我们中医药宝贵文化遗产。
历代中医外科名家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都十分重视外用药的配方、剂型、炮制、使用。由于地域、气候、师从不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外科特色,显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最近30年,由于对中医中药制剂的严格管控、毒药品禁用、各类动植物药源的枯竭和限制,医院中药外用制剂逐年减少,市售的外用药大多被西药代替,医院也很少再配置外用药。然而,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外科一直保存和使用各类剂型的外用药有50多种。本书收集整理的50多种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是王彬容一生临床的经验总结,医院一直保留和传承了这一特色专科,并在临床科研、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王彬容的经验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外用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按中药性、味、功效相结合进行配方,用最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进行制作,保留了药物的特性,又发挥了中药的功效,起到了中医外用药物独特的作用。中医外用药既可以消肿、散结、拔毒、提脓、祛腐,又能生肌、敛疮、收口,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人群、不同剂型灵活应用,达到治疗目的。从本书的各个医案中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辨证施治、辨证用药的王氏中医外科特色。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将王彬容的医案和中医外用药配方整理成册,并付梓出版,这是我们中医外科的一件幸事。在《王彬容中医外科经验集》出版之时,特别感谢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专家陆金根教授的指导,感谢编写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王彬容家人和门人的支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和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中医同仁和读者指正!
编 者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