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

案 陈某,女,24岁。

初诊(1997年7月23日)

[主诉]右小腿起疙瘩5年余。

[病史]自1992年右小腿内侧皮下起硬结如蚕豆大,皮色微红,微痒,不疼,逐渐扩散。曾到某医院治疗,诊为“结核性硬红斑”,并口服异烟肼、中药。经治疗好转,但结块均未褪尽,常反复发作。分别在1995年和1996年,两处结块溃破渗液,约1年治愈,留下瘢痕。近来,皮下结节又有扩散,右小腿内侧肿胀疼痛伴膝关节疼,下午低热,纳呆,乏力。故来我院门诊治疗。

[检查]两小腿内侧均有结节,有的散在皮肤深部,有的接近于皮下,大小不等,一般在1.5厘米左右,压痛。右腿硬斑十余处,大部分皮色暗红并有瘢痕两处,凹陷呈黑褐色。

[脉苔]脉数,舌质红。

[诊断]结节性红斑。

[辨证]湿热下注,经络受阻。

[治则]清热化湿,通络散结。

[方药]外治:疮毒消毒丹用茶水调整,每日搽2次。

内治:三妙散合四物汤加减。黄柏6克,苍术6克,怀牛膝15克,忍冬藤30克,鸡血藤3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茯苓15克,生地10克,生甘草5克。14剂。

二诊

药后部分硬结开始缩小,触痛减轻,患肢仍有肿胀,右膝关节痛减。食纳好转,月经色黑有块。

外治:同前。

内服:按前法继用活血利湿之品,14剂。

三诊

原发大结节渐软,大部结节缩小,局部有灼热感,其中右小腿内侧一结节,尚暗红且肿,表皮呈水疱状,体温已恢复正常。舌红少苔,脉细。

外治:结节外治同前。如结节上有水疱,将水疱挑破,排出渗液,外敷复方长皮膏。每日换药1次。

内服:仍以上方为基础,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以理气活血。14剂。

四诊

药后好转,灼热退,斑块留褐红斑,无触痛。

方药同前。

五诊

药后右小腿红斑皮色由紫暗转为红润,发热已退,伤面有少量渗出液,已渐平浅。

外治:同前。

内服:再以原方14剂。

六诊

伤面已愈合,结节消失,褐斑褪尽,觉患肢乏力,舌红苔少,脉滑数。

外治:同前。

内服:改用益气扶正之剂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忍冬藤30克,怀牛膝15克,川芎5克,地龙3克,鸡血藤30克。

上方连服14剂,伤面全部愈合。结节消失,斑痕色素减退,患肢无不适而获痊愈。

【按】结节性红斑是发生于皮下的一种结核疹,是慢性结核性血管炎,本病极易复发,应用抗痨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等。疗效往往不够满意。患者病程长达6年之久,屡经治疗,病情仍不断发展,出现低热、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破溃后久不愈合。本例辨证以湿热下注、阻塞经络,拟以清热利湿,通络散结之法,久病气阴两虚,以标本内外兼治之法。药后硬红斑始变软、缩小,肿胀明显好转,低热亦退,又因原发结节病变时间较长,药物消散力不强,故加三棱、莪术促其溃破,给邪以出路,破溃后,外用复方长皮膏,达到局部活血生肌之目的。用药后红斑由紫暗转为红润伤面渐平,此时即应扶正,以促愈合。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内外同治,结节消失,瘢痕色素减退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