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 痈
案1 张某,女,28岁。
初诊(1995年8月23日)
[主诉]右乳房作块,疼痛2日。
[病史]患者诉2日来右侧乳房作块,红赤,肿胀,疼痛,乳汁不畅,夜寐欠安,伴有发热恶寒感,产后22日,恶露未尽。
[检查]T37.8℃,神清,右乳内上象限皮色微红,能触及2厘米×3厘米肿块,质中硬,压之痛(+),无波动感。血常规: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78.2%,淋巴细胞19.7%。
[脉苔]脉细数,苔薄,舌尖红。
[诊断]乳痈(外吹)。
[辨证]乳汁郁积,久而化热化火,导致气滞血瘀。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通乳。
[方药]外治:金箍散黛军消肿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
内服:瓜蒌牛蒡汤加减。全瓜蒌15克,蒲公英2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紫苏叶10克,赤芍10克,王不留行10克,漏芦10克,柴胡6克,生白芍15克,益母草15克,甘草5克。3剂。
嘱饮食清淡,每日多次用热水毛巾外敷乳房,患乳停止哺乳,吸奶器吸奶。
二诊
药后体温平复,右乳房疼痛较前明显减退,局部肿块缩小,乳汁已通畅。血常规: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71.4%,淋巴细胞23.6%。苔黄尖红,脉细。
治则同前出入。原方减紫苏叶,加川芎6克、当归6克,3剂后右乳房肿块消退,乳汁通畅。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症状未见复发。
案2 柳某,女,23岁。
初诊(1996年10月13日)
[主诉]左乳房红肿结块5日。
[病史]孕6个月。因有乳头凹陷,于孕后5个多月开始,每次洗澡时,挤压乳头,并且用毛巾反复擦拭乳头,数次后左乳房部出现肿胀结块,疼痛。
[检查]左乳头有凹陷,乳头处溃破不明显。左乳外侧乳晕处见1厘米×1.5厘米红肿结块,质中,压之痛,无波动感。血常规:白细胞6.4×109/L,中性粒细胞74%,淋巴细胞18.8%。
[脉苔]脉细,苔黄,舌质红。
[诊断]乳痈(内吹)。
[辨证]外感风热之邪,胎气旺盛,邪热蕴蒸乳络而成痈。
[治则]疏肝清热安胎。
[方药]内服:炒黄芩10克,炒白术15克,柴胡6克,当归6克,金银花15克,紫苏梗10克,全瓜蒌10克,橘叶10克,陈皮6克,蒲公英20克,甘草5克。5剂。
二诊
用药后症状改善,肿块缩小,苔薄,脉细,因药后胃纳欠佳,治拟上方出入。
内服:原方加太子参10克,7剂后,肿块平复。
【按】案1为哺乳期乳痈,又称“外吹乳痈”《冯氏锦囊》:“妇人乳多,婴儿少饮”,“乳汁不出,名曰妒乳,渐至皮肤焮肿,寒热往来,谓之乳痈”。主因哺乳期乳汁排泄不畅,久郁化热,热盛肉腐导致乳痈。在治疗时,以清热解毒,通乳为主,常用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王不留行、漏芦疏通乳络,赤芍化瘀凉血,瓜蒌、柴胡、紫苏叶、白芍祛风通络,益母草帮助恶露排出,甘草解毒,调和诸药,疗效颇显。
案2为内吹乳痈,因乳头反复挤压,致邪毒外伤及乳络而成痈。在治疗时,针对内吹乳痈,采用黄芩、白术、柴胡、清热安胎,当归活血养血,紫苏梗、橘叶、陈皮疏通乳络,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太子参补气健脾,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临床上屡试不爽。
王彬容对患乳头凹陷妇女或孕妇在治疗时,只要采用半个核桃壳,罩在乳头上适当固定,数月后乳头自会出来,这方法简单实用。
案3 戚某,女,24岁。
初诊(1988年10月)
[主诉]右乳胀痛半月。
[病史]患者产后约10日,右乳吮乳时乳头作痛,发现乳头破损,吮乳后用温水洗乳头外搽红霉素软膏。3日后出现吮乳不畅,用吸奶器吸奶亦不畅,婴儿亦不愿吮右乳,右乳外后方肿胀结块伴作痛。经用抗生素治疗1周均未好转,虽然无发热,但夜间有形寒,胀痛逐渐加重。纳食尚可,大便偏干,2日1次,恶露未净。
[检查]T37.0℃,右乳头微红,外侧上下象限红肿,各有一结块,按之疼痛伴均有波动感,肿块之间触之波动感不明显。
[脉苔]脉浮,苔薄白,质红。
[诊断]乳痈(外吹乳痈)。
[辨证]乳头破损,外邪入侵,引起乳络不通,气血凝滞,化热化腐。
[治则]排毒,通乳活络养血。
[方药]外治:在右乳下象限结块、波动感最明显处,局麻下,切开排脓,脓畅,但外上象限结块未退,用血管钳从切口向外上方检查,发现两腔之间有一层薄膜隔离,按之质软,在外上象限有冲动感,即用血管钳将中间一层薄膜贯穿,当即流出大量稠脓,脓净,两肿块已明显消退,用三青散药线折成“V”形插入外敷黛军软膏,每日换药2次,每日用吸奶器吸乳汁数次,吸好后用冷开水清洗乳头,搽滴乳石散蛋油。
内服:自拟方。蒲公英1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熟地10克,枳壳6克,茯苓10克,生甘草6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中: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当归、赤芍、熟地、川芎活血补血、行气止痛;枳壳、茯苓理气止痛、健脾和胃。
二诊
右乳房肿胀减退,痛止,外象限结块缩小,无触痛,溃口流有少量薄脓水,无乳汁流出。
外治:用二味散药线,外贴黛军软膏,每日1次。
内服:原方去金银花加忍冬藤2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3剂。
三诊
患乳肿胀减退,溃口有少量薄脓水,但吸乳汁尚不畅,内象限无结块。
外治:用二味散药粉撒在疮口上,外贴黛军软膏,每日1次。
内服:蒲公英15克,忍冬藤15克,全瓜蒌10克,王不留行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熟地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6克。7剂。
四诊
患乳溃口愈合,结块消退未尽,质中,乳头已愈,吮乳时比前畅通,纳食二便改善,恶露净。
内服:原方去忍冬藤,5剂。
【按】哺乳期乳痈,该病例因乳头破碎导致乳管阻塞,乳汁郁结不通,化脓较快,成脓在外上下两个象限,并各有一个脓腔相连,容易形成传囊,故在手术切开时宜选在下象限较低位置,当发现排脓后,外上象限结块未减退,说明外上象限脓腔与下象限未贯通,即用血管钳将脓腔包膜贯穿,使脓液向下排放,不易袋脓,比在外上象限脓肿处切开排脓效果要好,治愈时间短,而且少一个刀瘢。
内治上初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主,中后期宜加用通乳补气之品,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