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 疮
案 许某,男,72岁。
初诊(1998年12月6日)
[主诉]两下肢溃疡渗液半年。
[病史]双下肢静脉曲张30余年。近几年反复下肢轻度浮肿,晨轻午后重,双下肢坠胀疼痛、瘙痒,抓痕破溃不易收口,外周红肿,近半年来胫内侧皮肤紫暗破溃、渗出、结痂,周边色素沉着,以右下肢为重。
[检查]双下肢下1/3皮肤紫暗,溃口糜烂,伴渗液。
[脉苔]脉细涩,舌暗,苔白腻。
[诊断]臁疮。
[辨证]气虚血瘀,经络阻遏。
[治则]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解毒。
[方药]外治:用生理盐水清洁疮口,敷复方长皮膏,四周扑白及粉(白及研细粉),每日换药1次。
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生黄芪20克,赤芍15克,忍冬藤30克,怀牛膝15克,川芎5克,鸡血藤3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茯苓皮20克,巴戟天10克,生地10克,地龙10克。服药14剂。
二诊
双腿肿消,坠胀疼痛减轻,溃口缩小,渗液减少。
外治:原法。
内服:原方加焦薏苡仁30克、丹参30克、党参15克,继服30剂。
三诊
渗出明显减少。
外治:原法。
内服:原方加减服8周,疮面愈合,皮色逐渐变淡。
嘱其夜间将小腿垫高,晨起用弹力绷带缠裹下肢,并加强运动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复发。
【按】此病常与下肢静脉曲张有关,位于胫前内侧缘者为“内臁疮”;位于胫外侧缘者为“外廉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证生在两胫内外廉骨。外廉属是三阳经,有湿,兼血分虚热而成,更兼廉骨皮肉浅薄,难得见效,极其缠绵。初发先痒后痛,红肿成片,破津紫水……久疮色紫黑……又年顽臁,疮皮乌黑下陷……”本病多因风寒湿热毒相聚或久站、久行、劳伤,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通,日久溃烂,诱发成疮。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配党参补气升阳,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合当归大补气血;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凉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巴戟天温通肾阳;忍冬藤清热解毒、祛风通络,鸡血藤祛风除湿,焦薏苡仁利水消肿;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配合,使疾病日趋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