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核 气

梅 核 气

案 姚某,女,51岁。

初诊(2001年3月17日)

[主诉]喉中似有物梗感2年。

[病史]自感喉中似有痰,黏附于咽喉壁,咳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无碍。心烦,易怒,夜寐欠安。近半年来月经紊乱。

[检查]咽喉壁滤泡增生,两侧乳蛾增大。

[脉苔]脉弦细,苔薄尖红。

[诊断]梅核气。

[辨证]肝郁痰凝。

[治则]疏肝理气,化痰开郁。

[方药]内服:柴胡6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黄连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炙甘草10克,麦冬15克,大枣15克,黄柏10克,墨旱莲15克,女贞子10克,姜半夏10克,厚朴6克,石菖蒲15克,五味子5克。7剂。

二诊

用药后喉中梗感症状改善,乳蛾肿减,夜寐仍欠安,易怒,脉弦,苔黄舌红。

再进前方出入。原方减麦冬加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7剂。

三诊

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夜寐改善,心烦症状缓解,苔黄舌红,脉弦。

内服:柴胡6克,生白芍15克,当归6克,姜半夏10克,川芎8克,墨旱莲15克,女贞子10克,陈皮6克,石菖蒲10克,白芷10克,夜交藤15克,合欢皮10克,土茯苓15克,炙甘草5克,大枣15克,黄连5克。7剂后诸症消失。

【按】本案是喉部感觉神经性疾病的一种,属于中医脏躁范畴,主要发为中老年妇女,与绝经期有关。在治疗时,以疏肝理气为主,结合化痰开郁药,同时加用黄连清心火,合欢皮、夜交藤、石菖蒲助眠除烦,疗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