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 咬 伤

蛇 咬 伤

案 顾某,男,46岁。

初诊(1978年5月20日)

[主诉]蛇咬伤1小时。

[病史]患者在田间劳动时被蛇咬伤左足背部,咬住有5~6秒,发现蛇较小,颜色如土,尾部有点黄,同时足背出现麻痛感,患者当即用带子在左踝关节部扎紧,也就是在伤口上方部,有家属送来医院就诊,当时有头晕、眼花。

[检查]神清,对答切题,左侧下肢足背部见两点紫黯色牙痕,两牙痕相距0.5厘米,四周有少量水疱,左侧下肢足背部至踝关节部肿胀疼痛,左腿有触痛,未及肿块。

[脉苔]脉浮散,苔薄白,质红。

[诊断]毒蛇咬伤(蝮蛇)。

[辨证]感风火邪毒。

[治则]清热解毒、排毒。

[方药]外治:用凉开水冲洗伤口再用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清洁创口及四周皮肤,用三棱针刺创口及四周皮肤直至少量渗血,再用吸引器(可用50毫升针筒与20毫升针筒外套相接制成吸引器)吸出血水,排出血水样物质后再用双氧水清洗伤口,同时松开扎紧带子。随后用鲜草药,项开口(九头狮子草)、蛇毒各9个头,半枝莲、马兰头、全枝莲、墨旱莲各7个头,南瓜头3个头,七味草药清洗捣烂后取汁水内服,用药渣敷于足背,每日换3次(第二次换药时用足背上药渣将皮肤揩清,再敷上新草药)。

内服:七味草药汁,分2次服(当即服1次,隔8小时再服1次)。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多饮茶水,正常饮食,忌豆制品。

二诊(1978年5月21日)

患者神清,尚有头晕、眼花、胸闷、心悸,复视,全身肌肉酸痛,小便多,大便未解,纳食可,左侧下肢足背部肿胀到小腿部,足背部伤口四周红、痛、灼热,伤口灶有瘀斑,少量血水,左腿前方扪及结块,触痛。脉细数,苔黄腻,舌质红。

外治:同上。

内服:继续服用草药。

三诊(1978年5月22日)

患者头晕、眼花、胸闷、心悸症状好转,仍有复视,大便已解,小便清,患肢小腿部肿胀,按之质中,触之痛,足背部伤口红而灼痛,有少量渗液。脉细数,舌苔黄。

外治、内服同上。

四诊(1978年5月23日)

患者头晕、眼花、胸闷症状已明显好转,无明显复视,大便软,每日1次,小便正常,饮食已恢复正常,左侧下肢部肿胀基本已退,伤口少量渗液,四周皮肤红。脉浮,苔薄黄。

外治:清洁创口,用黛军油膏外敷,每日换1次。

内服:清营泻热,方用凉血解毒汤加减。墨旱莲30克,甘草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侧柏叶15克,半边莲15克,赤芍15克,陈皮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3剂,水煎服。继续观察3日基本痊愈出院。

【按】江南地区毒蛇咬伤,基本是蝮蛇咬伤,蝮蛇是以风火毒(混合毒),风毒易犯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入肺则呼吸受阻,入肝引动肝风。火毒易侵犯营血,血热妄行而有各种出血见症,入心则神昏谵语。

该案采用了民间草药取鲜汁内服,药渣外敷,疗效显著。该草药来源于我镇新元村老农陈某,他家祖传方,至他已第三代为本地和周边蛇咬伤患者服务,不计报酬,深受赞誉。

在当地政府领导牵线搭桥下,王彬容亲自下乡请陈某到医院传授草药治疗毒蛇咬伤方法。陈某连续3年来院指导,并把他种的几种草药移种到医院草药园内,为我们开展治疗毒蛇咬伤做出了无私奉献。

七味草药主要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在创口处理上王彬容改变传统方法,结合清创处理,中药外敷,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创口感染,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适当运用中药辅助治疗,加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