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 痈
案 陆某,女,42岁。
初诊(1994年9月4日)
[主诉]咽喉部疼痛、发热5日。
[病史]初起形寒发热,咽喉疼痛逐渐加剧,伴吞咽困难,疼痛放射到右侧耳根及颈部,有唾液外流,张口困难,语言不清,大便3日未解,小便黄。
[检查]T39℃,右侧乳蛾上端与舌腭之间红肿,中间有明显隆起,四周红晕紧束,用压舌板轻触患隆起处质软,四周稍硬,触痛明显。
[脉苔]脉数,苔黄质红。
[诊断]喉痈。
[辨证]邪毒搏结,化腐成脓。
[治则]排脓解毒。
[方药]外治:用10毫升注射器和长穿刺针头,针头从痈肿顶端最高突处刺入,抽出见黄稠脓液,即用11刀片切开,排出稠厚脓液,脓净。用滴乳石散吹在患处,每日吹2~3次,吹药时用淡盐水漱口。
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30克,野菊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天花粉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0克,浙贝母10克,白芷10克,生甘草6克,陈皮6克。1剂,水煎服。
二诊
9月5日,患者咽喉部疼痛明显好转,发热减退,大便未解,小便黄。T 38℃。张口时好转,右侧乳蛾及上腭部肿胀明显好转,切口处尚有少量脓水渗出。脉数,舌苔黄,质红。
外治:继续用盐水棉签清洁切口,稍加挤压,挤出薄脓水,滴乳石散吹患处。
内服:原方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
9月8日,患者发热退,T37℃,咽喉部疼痛缓解,吃东西仍有疼痛,张口如常,大便已解,小便微黄,乳蛾及上腭部肿胀基本已退,切口微红,少量渗出液。脉浮,苔黄,质红。
外治:继续用滴乳石散吹药,每日2~3次。
内服:原方加减。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天花粉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白芷6克,炒白术15克,生甘草6克,陈皮6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喉痈辨证中要注意有脓无脓,若肿胀散漫,可用压舌板轻触患处,坚硬者,脓未成;如红肿光亮、高突、四周红晕紫束,按之软者,是为脓已成。又脓未成之时痛觉散漫,脓已成,则痛觉集中,症状明显。《咽喉经验秘传·治法凡例》中说“凡喉症至五日,而重如三日前,症虽重尚未成脓,药能消散,若过五六日患处多成脓”。本病为风热邪毒侵袭,搏结于咽喉,气血凝滞,逐致出现咽喉红肿痛,火毒灼肌膜,化腐成脓。方中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防风、白芷祛风排脓消肿;当归、赤芍、牡丹皮活血散瘀;浙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陈皮理气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