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序:百年馈赠,绝妙隐喻
第一章 “儿童的发现”与儿童诗歌的“自觉”
第一节 “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本位的倡导
第二节 儿童诗歌的“发生”与自觉
第三节 “五四”儿童诗歌的演进及景观
“五四”时期儿童诗歌创作景观
“五四”时期儿童诗歌翻译概貌
第四节 儿童诗歌规范的构建
附:1901年—1914年中国儿童诗歌发展史料(一)
1901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11年
1914年
第二章 儿童诗歌的现代化与多方位开拓
第一节 儿童诗歌及其理论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与儿童诗歌的现代化
第三节 早期儿童诗歌的多方位开拓
附:1915年—1920年中国儿童诗歌发展史料(二)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第三章 儿童诗歌的内在自觉与“游戏精神”
第一节 外来滋养与开放品格的形成
第二节 内在自觉与艺术形式革新
第三节 儿童诗歌对“游戏精神”的自觉追求
附:1921年—1930年中国儿童诗歌发展史料(三)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第四章 硝烟中的现实主义转向与艺术回归
第一节 从短暂繁荣转向全面萎缩
第二节 革命思潮和现实主义转向
第三节 “童心”和“革命”两个基本走向
第四节 硝烟过后的多元发展与艺术化回归
附:1931年—1948年中国儿童诗歌发展史料(四)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第五章 全新建设时期的突破与迷误
第一节 短暂黄金时期的题材拓展与样式创新
第二节 儿童诗歌理论建设概貌
第三节 艺术性与教育工具性的对抗
附:1949年—1977年中国儿童诗歌发展史料(五)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第六章 新时期儿童诗歌理论建设格局与走向
第一节 理论曙光与自省
第二节 理论建设的内外发展趋向
第三节 儿童诗歌理论体系的构建
附:1978年—1988年中国儿童诗歌发展史料(六)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第七章 新时期文学性与儿童性的回归
第一节 新时期儿童诗歌创作概貌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性与儿童性的回归
第三节 在困境与自省中突围
附:1989年—1999年中国儿童诗歌发展史料(七)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第八章 新世纪儿童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指向
第一节 新媒介语境下儿童诗歌的自我调整
第二节 新世纪儿童诗歌创作概貌
第三节 儿童诗歌创作直指精神对话
第四节 儿童诗歌理论研究趋向
附:2000年—2018年中国儿童诗歌发展史料(八)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参考文献
一、论著
二、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网络资源
附录一 儿童诗歌及其基本形态
第一节 儿童诗歌与童谣的区分
第二节 儿童诗歌的基本特征与形态
一、儿童诗歌的基本特征
二、儿童诗歌的形态
第三节 儿童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
附录二 百年中国儿童诗歌作品经典著作书目
附录三 百年中国儿童诗歌理论著作书目
附录四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目录(诗歌类)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