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的内在自觉与“游戏精神”
2025年09月12日
第三章 儿童诗歌的内在自觉与“游戏精神”
现代儿童诗歌自诞生以来,就以开放的姿态和眼光探求自我发展。早期的儿童诗歌建设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搜集整理、创作、翻译外来作品。外来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诗歌的产生、发展、演进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出现了全新的思想内容,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人文精神。外来文化为中国现代儿童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中国现代儿童诗歌在其产生和演进过程中主动吸收外部营养,具有高度的内在自觉性。中国儿童诗歌根植于中国现实之土壤,自身具有强烈的内在自觉性,对于外来文化进行拿来、选择、吸收进而实现自我的革新与成长。外来营养的滋养以及其内在的自觉,使中国儿童诗歌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文体形式的完善和更新,产生了质的飞跃,完成了诗歌形式的现代化自我建设。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儿童诗歌的一个新的突破是游戏精神的呈现,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儿童的发现”和对儿童独特精神世界的重新发掘,为儿童诗歌的游戏精神打开了一扇大门,最为明显的表现便是现代儿童诗歌“顽童”形象的出现。“顽童”形象把儿童塑造成“真正的孩子”,将游戏精神纳入儿童诗歌,正是“五四”时期“儿童本位”思想在儿童诗歌领域内的折射,对儿童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