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新传奇——张爱玲的传奇世界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最突出的一个“传奇”。
像一颗流星一样,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曾“太突兀、太像奇迹”地划破了上海滩的文学天空,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其后的中国大陆的文学世界里,张爱玲又离奇地消失了差不多30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她才再一次被大陆学者发现,经过由“专业阅读”静悄悄地关注所引发的大众阅读热点,进而又形成了一个张爱玲研究的热潮。及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张爱玲再次成为大众文化的宠儿,她便终于又演绎出了一个穿越时空的传奇。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新阅读一部作品并且认为我们‘每读一次都在其中发现了新的东西’时,我们通常所指的并不是发现了更多的同一种东西,而是指发现了新的层面上的意义,新的联想形式,即我们发现诗或小说是一种多层面的复合组织。”(59)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才说张爱玲是丰富的,因为每一次对她的阅读以及每一点新的“发现”,都会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她的巨大丰富性。正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小说历史的延续不是因为作品的增加,而是‘发现’的连续不断。”(60)于是,在我们的话题上,便可以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为样本来完成对其传奇叙事的研究。
《传奇》是张爱玲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不仅是她小说创作的高峰,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体。1944年8月15日由上海杂志社初版,收入张爱玲于1943年4月至1944年2月写作的十篇小说,依次为《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 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琉璃瓦》《心经》《年青的时候》《花凋》《封锁》。1946年11月《传奇》增订本由上海山河图书公司出版,增收新作六篇,依次为《留情》《红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桂花蒸 阿小悲秋》及散文《中国的日夜》。实际上,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传奇》的叙事层面上时,对一部《传奇》小说集的解读其实也是对张爱玲小说创作“传奇叙事”的整体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