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这是一个持久的话题。从2013年本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到现在,匆匆差不多六年过去了,而要是从2000年前后开始就张爱玲的传奇叙事入手进行本话题的思考,差不多是更加漫长的20年过去了。这二十来年里,围绕着传奇传统的承袭与发展的总题,分别就中国现代小说和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传奇叙事,先后出了两本书,陆陆续续也写了几十篇文章,不敢说有所收获,但也算是稍有心得了。于是更加觉得,似乎现在这本小书,非但不能给我们关于传奇叙事的思考画一个句号,或许还会将带着自己走进一个新时代的传奇时空呢。因为就像我们始终坚持以为的,传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最核心的叙事表现模式,以及中国大众最习惯的小说接受模式,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主体精神和核心传统即中国文学最重要的“中国经验”之一,它必然会在从晚清到现代乃至整个20世纪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形成、发展与创新的历程中始终有着特殊的传承与转型,并由此结构出20世纪以来中国小说的基本特色和模式。所以,当我们越是在整个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中发掘、梳理中国传奇叙事经验的传承和转型时,便越是会不由自主地将视野扩大到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乃至全球的大众化语境及新媒介时代上来,更加清晰地看到全媒体时代、视像化背景以及微文化消费等等内涵的更民族亦更世界的传奇品格与特质。因此说,假如说这本小书可算是为此前的爬梳做个小结的话,那么此后的关于传奇的理解或许就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更加高远一点的可能了。

这是一份持久的感怀。关于学术的起步、思路乃至坚守,关于生活的体味、道路以及追求,关于人生的意趣、品格以及抉择,在我们心里,从来都有着对于身边人和事的太多的感动和感恩。在此前的几本书里,我们差不多每次都罗列出了要感激的人和事,其中有各位多年以来给予我们无数引领、帮扶的师长,有各位恰逢其时给予我们无数推动、助力的朋友,有各位任劳任怨给予我们无数激励、奉献的学生,还有各位毫无计较给予我们无数支撑、爱护的亲人……不过在这个后记里,我们不想再罗列一连串的名字,而只是想呈现一种心情和心境,让懂得我们的人即便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但还是会感受到我们的心,感受到我们的充盈着感动与感恩的心!就像我们一直以为的,生活是在对生活的感动中更加丰富的,生命是在对生命的感恩中不断成长的,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新的起点上,我们都愿意并坚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重新上路。

这是一份持久的慰藉。似乎总是有那么一刹那,命运会让我们深沉地体会到,人生真的是有着太多的不可预见以及不可回避,也真的是有着太多的不可言说甚至不可触摸,所以,虽然生活给予我们的始终是各种偶然,但我们总是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一种满足企盼的必然。从这本小书在今天的出版来说,学术是一种特殊的安慰,安慰着自己学术内外的艰难与坚守,而从五十而知天命的祈盼来说,生活是一种日常的慰藉,慰藉着自己生命里外的偷欢与执着。人生总是在路上,生命也总是在流逝中,既然学不来“子在川上曰”的从容,便总是希望能用一份更久的祈盼来扮作淡定,所以当这一篇篇学术的作业完成之后,虽不敢有什么陆机所谓大业与盛事的寄托,但就生命与生活本身的祈盼与慰藉而言,也便有了更加可以期待和守望的明天。

在此,还要为本书能在自己最心仪的出版社出版而专门感谢三联书店及其编辑殚精竭虑的工作,尤其还要感谢时代文艺出版社各位领导和编辑的大力举荐和前期审读。一切鼎力相助,都是巨大鼓励,再接再厉,唯进而已。

张文东 王东
2019年12月于长春鸿城西域三东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