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现实意义

三、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现实意义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学语言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手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它既不同于书面语,也不同于日常的口头语言,既要科学严谨,又要生动活泼,它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植于日常教学的任务。

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接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心灵的启迪、品格的铸造、情操的陶冶都受制于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可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就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氛围,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大纲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是基本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校情和学情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取舍,但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用不同水平的教学语言来呈现,课堂气氛和教学效率是明显不同的。有的老师授课语言不规范、无激情、无美感,甚至拖沓冗余、词不达意,整个课堂就会死气沉沉、了无生趣;有的老师教学语言规范,一板一眼,虽然无过错,但是无法激发学生的激情,教学效率也不高;优秀的语文教师,其教学语言不仅规范,而且生动形象、多姿多彩、风趣幽默并富有文化内涵,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语言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课堂易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而提高。

(二)有利于提供语言示范,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语文课程具备两个基本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工具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及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育,媒介有许多,比如课本、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师语言等,有些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等,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推理等方式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多是通过阅读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来实现,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产生的示范效应非常明显,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学生通过学习、模仿教师的语言,就能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教师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思维的体现,学生学习教师语言的过程,也是与教师交流思想、学习教师思维的过程,通过教师良好的示范效应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水平都会随之而提高。

(三)有利于表达人文关怀,陶冶师生审美情操

语文课程又具备人文性的特点。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在兼顾工具性时,最大限度地体现语文的人文内涵,弘扬人文精神,语文课程因其人文性的特点更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师生审美情情趣的熏陶。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很大部分体现在教学语言上。语文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嘤嘤有韵的语言是美化学生心灵的琴弦;充满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是铸造学生品格的法宝。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使师生共同感受到美,受到美的渲染与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