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应对情感性教学变故的策略
情感性教学变故是教学变故中非常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教师若能灵活运用应对情感性教学变故的技能与方法,则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以及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对情感性教学变故的要点
应对情感性教学变故时如果不小心会走入一些误区。情感性教学变故应变误区不仅会使教学应变失败,而且会给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带来长期的不良影响。为了使课堂教学应变更好地利用起来,语文教师要注意走出情感性教学应变误区。
1.忌情绪失控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应变的时候,情绪失控和鲁莽行事的做法是最为忌讳的。语文教师要知道如果用发脾气或者责备学生等方法去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变故其实是效果甚微的,而且更表现出了教师的无能。同时,也是教师不愿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责任心不强的一种体现。情绪失控可以泄一时之愤,求得一时之效,却无助于问题长期有效的解决,有损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比如,当学生在上课时无意间犯了一个小错——不小心把桌子碰响,教师要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把小错误消化在无形之中,犯不着生气。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变故时要牢记控制好自身的情绪。
2.忌不能宽容
课堂教学应变技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对待学生要宽容。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应变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绝对不可以小肚鸡肠,不能宽容。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形,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了一个问题,一位学生回答的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教师听了就很不高兴,用严厉的口气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那位学生当时就有了情绪,而且教师再问其他学生:“谁知道?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全班学生都低了头,再也没人起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因为与教师想要的答案不一样就受到了教师的训斥,与这位教师的视野不宽有关,也与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不同回答有直接关系。这样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宽容不仅会压制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有可能会使矛盾进一步升级。
3.忌恶语伤人
学生和教师一样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们也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教师没有任何权利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人格。教师的嘴既可以吐出“金玉良言”“金石之声”,诲人上进,也可以变成“毒舌”,毁人前程。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看到一个学生打瞌睡,公开嘲笑道:“你知道猪最大的爱好是什么?”这句话一出,全班都乐了,但却伤害了那个学生的自尊心,这种伤人的幽默不可取,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应对课堂上的教学变故时,出口伤人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要口下留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忌行为过激
进行教学应变时,有的教师会怒气冲冲,情绪激动。此时,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出现动手打学生或推搡学生的过激行为。教师的过激行为会对师生关系产生恶劣的影响,还有可能会引发其他不可预知的问题出现,严重的甚至还需要教师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二)高中语文教师应对情感性教的方法
1.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情感性教学变故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自己怎样防止难堪的情况发生以及怎样处理教学变故事件。同时,教师还要把处理课堂教学变故的后果尤其是它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身心影响考虑在内。课堂教学应变必须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笔者在对一线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访谈时,听到一位高级语文教师讲述过这样一则发生在她身上的教学应变的案例。语文公开课上,这位教师讲授的是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讲授诗歌少不了朗诵的环节,这位教师请一位同学朗诵诗歌的前三节,《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性非常浓的诗歌,而这位同学第一次没有读出来其中的韵味。这位教师就设置情景让同学想象然后进行第二次朗诵,结果还是不太理想。紧接着这位教师就带着这位同学一句一句的读,这位同学才稍有进步,但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语文教师没有打击这位同学,带读完了之后她和气地跟这位同学说朗诵非一时之功,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希望这位同学有时间去找她共同学习朗诵。这位语文教师没有因为是在上公开课而赶着自己的教学计划走就敷衍或者打击那位朗诵功底不太好的同学,而是一直在耐心的引导。这不仅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给教师增加威信。
2.公平地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都应被公平的对待,这是教学论文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学应变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源于《圣经》,其中有这样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过来。”“罗伯特·默顿首次提出了马太效应,主要是指人们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①“马太效应”放在教育领域的意思就是优生优待,差生差待。在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也是比较常见的。
笔者曾听一位高中语文教师讲课遇到过这样一则教学应变案例。语文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争先举手。教师提问了一个男生,这个学生回答
①陈雅娟.科学界“马太效应”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1.得不是很完整。老师不置可否,继续提问下一个。回答错的学生就自觉地站在那。我问旁边一个学生:“他为什么不坐下?”学生答:“老师不想让他坐。”我又问:“他平时成绩好吗?”学生答:“一般般吧。”笔者在实习期间通过观察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即便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偶尔答错了,也会顺其自然地坐下。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错了就会很自觉地站着。直到时间长了,感觉老师忘了这件事了才会悄悄地坐下,甚至有的学生一直不敢坐下,直到老师同意其坐下。这种情况在学校里还是有一定普遍性的,教师在对待学生时是不公平的。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变故时,要实事求是,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公平地被对待。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基本素质。
3.对学生要宽容
宽容是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犯错误也是成长的组成部分。教师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或许就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变故时,教师就能够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去责备学生。宽容不是忍耐,而是一种胸怀;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主动的接纳;宽容不是一味地无原则的姑息学生,而是一种有余地的挽救。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目的是能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深刻的反省自己,从而能够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