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是台湾人发明的

泡面是台湾人发明的

曾经一位叫吴百福的台湾人因为娶了日本妻子而选择加入日本国籍,并改了日本名叫作安藤百福。这位安藤对如何用面粉制造出日本大众都能接受的食品,一直有很大的热情。1958年,他针对日本人普遍已能接受吃汤面的饮食习惯,创立了日清食品株式会社,推出了可用热水冲泡的快餐泡面,这个产品被他命名为“拉面”(ラーメン)。

快餐泡面因方便又快速的特性,很快在日本市场上获得压倒性的成功。受广告的影响,一些日本人开始用比较简短的“拉面”来称呼“荞麦面”。从那时候起,这种可能源自于广东叉烧汤面的食物,终于真正地被日本人内化,且被改造成为一种货真价实的日本料理。

随着拉面店、拉面屋在日本全国普及,各地也纷纷参考或利用了各种变化的组合性,发展出充满各地风格的拉面。比如北海道的旭川市用猪骨、鱼贝类做成偏浊的酱油味汤底,考虑到天气寒冷又在汤上加了一层保温的猪油,使用卷曲细面便于附着汤汁,就成为著名的旭川拉面。福岛县的喜多方市则用猪骨、杂鱼干做成透明的酱油味汤底,使用宽的扁平面条,就成了喜多方拉面。

总之,有多少日本城市,就有多少超过这个数量的拉面种类(有的城市如东京就有七八种地方特色拉面)。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北海道的札幌市,这里原本是以白浊豚骨汤做成的拉面为主。据说早年札幌市有部分卖拉面的食堂也提供猪肉味噌汤定食(就是漫画《深夜食堂》里墙上永远不变的菜品),有些中年人在吃定食(以米饭、主菜和酱汤为主的套餐)时,会要求店家在味噌汤里加面,久而久之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店家干脆在豚骨汤底加入味噌,变成味噌豚骨汤。为了强化浓郁感与丰盛感,又加上了大量的猪油、蒜与北海道盛产的野菜,形成了日本拉面的第三种基本调味形态——味噌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