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讲故事,告诉孩子时间的可贵
还记得你小时候依偎在父母身旁听故事的情景吗?
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么一段温馨的难以忘怀的经历:你眼神中透露着渴望,语气中带着哀求,对父母恳求道“爸爸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那时候,爸爸妈妈讲的故事对我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自然,给孩子讲故事也是每个家长都会做的事情之一,而“故事”也成为了家长与孩子沟通的重要纽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多数孩子对“故事”都有着特殊的偏爱,有的时候他们不愿意听大人们在说些什么,或者干脆充耳不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只要提到“讲故事”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乖乖坐下来,认真听父母说出的话,且还会不时发问,这表明他们此时将父母讲的故事听到了心里,进行了思考,因此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呢?实际上,人们从小到大都对故事有着渴求,只不过小的时候表现得更为强烈。有人说故事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它是奇特的、罕见的,但同时又可以让人们置身其中,产生无限向往、遐想和深思。年幼无知的孩子缺乏经验知识阅历,因此好奇心也极为茂盛,这时候爸爸妈妈口中的故事,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将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他们无法分辨真假,对故事中的世界充满向往,甚至会效仿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就能根据自身具备的知识经验去分辨故事是否真实,而这时“虚构”故事的吸引力会降低但依然存在,尽管意识到小时候的某些故事是假的,但它们带来的惊奇和幸福的情感体验却真实地留在了心中,同时相对“真实”的故事更能引发他们的思索。
因此,故事能吸引孩子好奇的目光,是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能够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讲故事,将父母想要说的话传达给孩子,是非常值得一试的方式。
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可以接收的内容不同,5~10岁的孩子虽然仍旧处于懵懂期,但已经具备了一些认知判断能力,所以家长讲述的故事类型已经可以跳脱“童话”“神话”的局限,可以从“小蝌蚪找妈妈”“牛郎织女”等单纯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故事中抽离,逐渐转向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在“时间管理”方面,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古人如何对待时间的事例、虚构但相对真实的故事。当然,这类故事没有传奇的色彩、离奇的情节,对孩子的吸引力可能不大,所以家长就要尽可能地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通俗简单,让孩子能听懂且愿意往下听。
案例导读
爸爸:小杰,今天爸爸给你讲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好不好?
小杰:好啊好啊,爸爸你快讲吧。
爸爸:在开讲之前呢,爸爸先给你介绍一个人(拿出富兰克林的图片),知道这是谁吗?
小杰摇摇头。
爸爸:他叫富兰克林,生活在距现在200多年前的美国,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领导美国的独立战争,还发明了避雷针,开办过学校、印刷厂。
小杰:什么是避雷针呢?
爸爸:很多高楼顶上都有一个尖尖的像针一样的东西,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你看就像这样(爸爸找出一张避雷针的图片给小杰看)。
小杰:哇,好厉害,我也想像富兰克林一样发明这么厉害的东西。
爸爸:爸爸今天讲的故事就是关于他的,小杰想不想听呢?
小杰用力点点头。
爸爸:故事发生在富兰克林印刷所开办的书店内,一个年轻人在一排书前徘徊了好久,然后指着一本书问店员:“这本书多少钱?”
“1美元。”店员告诉他。
“能不能便宜一点,打个折吧。”年轻人试图还价。
“先生,定价就是1美元,不能再便宜了。”店员说道。
年轻人又溜达了会,问道:“富兰克林先生在吗?”
“在,但是他很忙。”店员说道。不过年轻人坚持,店员只好把富兰克林先生叫了出来。
小杰:他为什么非要见富兰克林先生呢?
爸爸:他或许想着富兰克林先生出来能给他便宜一些。(爸爸接着讲)年轻人看到富兰克林先生,开口问道:“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最低价是多少?”
“1.5美元。”富兰克林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爸爸又换了一种浑厚的声音)
“为什么?刚才店员还说1美元呢?”年轻人惊讶地叫起来。(爸爸也作惊讶)
“没错,”富兰克林先生说,“刚才是1美元,但是你耽误了我的时间,而这个损失远远大于1美元。”
年轻人有些难为情,想尽快结束谈话,于是再次问道:“富兰克林先生,耽误了您的时间我深表歉意,那么您现在最后一次告诉我最低价格吧。”
“2美元。”富兰克林先生面不改色地回答。
“我的天,您就是这么做生意的吗?这简直是愚弄顾客,你刚刚还说是1.5美元呢。”年轻人愤怒地说道。
“我刚才是说1.5美元,但那是建立在你耽误我较少的时间之上,而现在你浪费了我更多的时间,这远比2美元更有价值,你再这样磨蹭下去,那本书只会越来越贵。”富兰克林先生冷静地说道。
年轻人听了不再说话,把钱放下,拿着书灰溜溜地走了。
爸爸虽然是一个人在讲,但用了三种声音,好像真的有三个人在对话一样,小杰听着入了迷,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小杰:最后年轻人为什么还是付钱了呢?那本书不是更贵了吗?
爸爸:那是因为他听懂了富兰克林先生给他上的“一堂课”。富兰克林先生非常看重和珍惜时间,他最先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小杰想一想,那个年轻人明白了什么?
小杰:爸爸,我知道了。那个年轻人耽误了富兰克林先生工作的时间,富兰克林先生就跟他多要钱,是想告诉他,时间是宝贵的,不能轻易浪费。
爸爸冲着小杰竖起了大拇指。
上述情境中,爸爸先给孩子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让孩子产生了崇拜感和兴趣,接着又进行角色扮演,使孩子对故事有代入感,最后向孩子传达故事的内涵,并让他主动思考,明白时间是宝贵的。
首先,在故事选择上,尽量挑选“情节有趣”的。比如“孙敬头悬梁锥刺股”“陶侃日月如梭”等故事。即使故事不是那么有趣,家长也要想方设法引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可以自己编故事,以动物、植物为故事主角。
其次,要让孩子有代入感,用孩子的语言讲述。为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家长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必要时可以借助道具。
最后,要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不吝啬称赞。
给孩子专属“手表”,让他听到时间的“脚步声”
提到时间,人们一贯会将其与“钟表”联系在一起。生活中,钟表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用品,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可以让我们尽可能免于迟到,也可以提醒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时刻到了,还有一点,它是将时间“有形化”的典型物品。
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一个钟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盛行和更新换代,钟表已然成为了摆设,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闹钟或者手机,而手表也成为了孩子们希望接触的第一件电子产品之一,除却成人手表之外,儿童手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目前市场较为流行“电话手表”,一度非常吸引孩子的目光。
很多家长会认为手表没有什么用,因为在家里,有钟表、闹钟、手机,在学校也会有。给孩子买这样的物件并没有什么用处,反而还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事实上并非如此,手表相比于钟表、闹钟更具移动性,方便携带,可以让孩子时刻“看得到”时间;相比于手机又更为简单,无法安装各种游戏。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家长们似乎都有了同样的一个毛病,看时间时总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试想,当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问“妈妈几点了”,你摸索出来手机,告诉他几点了,孩子会不会学你也开始用手机看时间呢?久而久之,大概就会染上“手机瘾”,所以现在的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能熟练操作手机、iPad已经不足为奇,而家长要从自己身上多找原因。
当然,不单单是买一只手表的问题,如何打造孩子的“专属”手表才是关键。
有的家长给孩子买手表只是孩子要求的,并且对这件事也不会关注太多,更不会注意孩子怎么使用手表,所以有的孩子其实根本对手表的认识并不深刻,甚至只把它当做一个装饰品,变成跟小伙伴攀比、装酷的物品之一。
给孩子买一支他喜欢的手表,让他亲自挑选
买的手表不一定是最贵最好的,但一定是孩子喜欢的。专门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带着孩子去商城挑选,让他知道你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不单是买一个东西那么随意。尽量遵循孩子的意愿,但家长也要适时给出建议,比如有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就需要耐摔防水的手表。不过购买时还是要以孩子的意愿为主,让他有种自己给自己买东西的感觉,千万不要因意见不合而闹别扭,不愉快的购物经历会让孩子对购买的物品产生负面的抵触情绪。
教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手表,自己设定起床时间
已经步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或多或少接触了有关时间的知识,同时也具备了某些生活经验,关于手表的使用自然不用过度关注,对于更小的孩子而言,可能对手表还没有概念,家长要非常耐心地回答他们的疑问。
不要让手表只成为一种装饰品,而要让它发挥作用,手表最好选择可以定时的,这样用起来会更加方便。例如,让孩子自己设置起床提醒,不仅如此,很多事件的提醒都可以用手表来完成,比如写作业的时间到了,与好朋友约定去玩的时间到了等,可以把学习和玩耍都与之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对手表产生一种“特殊”情感。这样可以帮助父母摆脱“催促”的烦恼,也可以让孩子从“唠叨”中解脱,慢慢养成自觉。
利用手表设定一些计时游戏,让孩子充分感受时间
比如,孩子在看动画片或者电视剧时,让他对里面的人物完成某件事情所用的时间进行计算;学习时让他对自己做完一道题的时间进行计算;或者对妈妈做完一顿饭的时间进行计算,对爸爸打扫卫生的时间进行计算等。
通过这些练习让他意识到时间可以让人们做很多事情,它可以是剧情的变化、也可以是一道题的完成、一顿可口的饭菜甚至一个整洁干净的家,感受时间的魅力。
孩子会认时间不代表会计算时间的长短,在孩子完成一项小任务的时候,通过计时器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把小闹钟放在身边,或者定时告诉孩子剩余时间,让孩子对时间建立起内在的感受。注意,你不是在教孩子靠闹钟来生活,而是帮助孩子意识到1小时、15分钟或者5分钟在自己心中是多长。

认识钟表
对于学龄前期的小朋友来说,尽管他们有的已经步入幼儿园阶段,但其实还是以玩为主,在幼儿园的学习也是以娱乐为主,并且很难形成长远记忆,所以当孩子回到家之后,家长也要适时提醒孩子温习所学的知识,比如对“指针表”的认识,很多小朋友对数字表的认识是比较迅速的,但是指针表就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利用一些道具引导孩子去认识。
让孩子学会从1数到60,并记忆。
和孩子一起制作卡通钟表或手表。
先学习整点和半点,便于理解。
再画上分钟刻度,告诉孩子每大格是5分钟,每小格是1分钟。
通过观察真正的钟表告诉孩子指针之间的关系,如何转动。
让孩子在道具上自己练习。
手工课
制作卡通手表或者钟表的一般方法:
手表:用纸或纸板,剪出一大一小两个圆,可以画上卡通图像或者剪出花边,粘上耳朵等,再涂色;把大圆对折在两边剪两个缺口,以便穿表带;用瓦楞纸剪一个长条作为表带,从大圆的缺口穿过,把小圆贴到大圆中间,写上数字刻度。用海绵纸剪出中间的固定点以及时针分针,可以将固定点穿过小圆用胶水粘在大圆上,最好做出多个角度的指针和分针组合,不断替换,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钟表:相较于手表,钟表相对简单,可以省略剪缺口和表带的步骤。底盘可以用类似于盛放生日蛋糕的纸盘,在彩纸上写出1~12的刻度,描成双层按照形状剪下来,贴在纸盘上。用卡纸剪出时针分针,用两脚钉穿过叠放的两个指针和底盘,固定下来,这样指针就可以随意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