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时间清单:教孩子合理安排事项顺序

第5章 时间清单:教孩子合理安排事项顺序

通过上述章节中的方式方法,相信孩子对时间的感觉会变得强烈,知道时间是什么,对时间不再是模糊的概念,同时也对时间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家长要做的就是将时间管理系统化,让孩子通过具体训练坚持实施,将时间管理完全变成一件自觉的事情,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

所谓时间管理训练就是帮助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帮他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落实为具体的事项。记录孩子每天的固定事项,收集和明确孩子当天的待办事项,确定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范围,制作成时间表、学习表、待办事项表等等。当然,这一过程都需要孩子参与其中,时间管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具备时间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安排事项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完成所有应当完成的事情。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把事项列出来呢?那么麻烦,直接告诉孩子不就可以了吗?将事项列成书面的形式,优点有如下几项:

1.形式可以更多样化。

2.使事项更具体更系统更完整。

3.提醒督促作用更明显。

当家长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如果单纯靠口头表述,无非是“你今天要做的事情有××××、你今天要把×××完成、你要在7点之前把××做好”等诸如此类的表述,这种口头上的命令会让孩子不由自主地产生抗拒感,当孩子没有采取行动时,父母又免不了唠叨,这更会增加孩子的抗拒感。如果将这些事项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就可以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描述,比如用形象的情境图、标明完成程度的奖励惩罚标志、使用不同的色彩,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排斥感,更有利于事情的执行。另一方面,书面化的表达更具象更系统,会让孩子有目标感,执行起来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