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记分卡,不要吝啬给予奖励
这一小节主要是介绍三种奖励方法,或者说计分方法、激励方式,也就是上节提到过的,记分卡、红蓝心表格和代金币。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训练狗狗时,如果它的动作是对的,主人就会奖励一些好吃的食物,如此就会形成刺激,促使狗狗很快记住某个动作。
当然,孩子不是狗狗,但是“好吃的食物”是必不可少的,与“特权卡”不同的是,这是即时的,即如果你表现得好,马上就可以获得奖励。
不过,有很多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记分卡也好,红蓝心也好,都没有实用性,孩子会吃这一套吗?
有这样的疑问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激励方法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红对勾”也没有实用性,分数也没有实用性,游戏币也是虚拟的,为什么还有那多人喜欢呢?精神上的刺激远比物质上的激励效果更强烈;另一方面,它们只是暂时没有实用性,但是兑换了“特权卡”后,不就有很大的实用性了吗?且孩子获得了实际益处,吃好、玩好、免于责骂后产生的良好感觉又会再次激励他用好的表现去获得这样的感觉,这可以看作一种双向激励。

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的动力、积极性会被更大地调动起来。
第一种:记分卡
记分卡或者积分卡,顾名思义,是积累分数的卡片,不过,也不仅仅是写分数,也可以写一些正面积极的鼓励语,形式有以下几种,例如:
第一种记分卡就是在卡片上记上分数,孩子表现得好加分,这种卡片比较容易携带,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出门在外时可以备好,时刻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奖励,比如礼貌问好、帮助他人等,也可以用于没有固定情形的事项,比如帮父母倒垃圾、做家务等。当然,也可以用于固定事项,比如写作业快速又准确、英语流利表达等。
第二种奖励卡,这种奖励卡其实也就是上一节中父母使用的卡片,除了学习方面的称谓如“学习之星”“写作能手”之外,也有“金牌助理”“父母小帮手”等,所以也可以用于学习、生活的大多数事项,不过这种卡片不易携带,所以使用范围只能是家中。
这两种卡片应该使用哪一种呢?笔者建议将两种卡片配合使用,一方面能够使奖励方式更多样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可以不吝奖励又能牵制孩子获得的分数。
第二种:代币制
代币制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进行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时使用的一种方法,他认为一切行为、任何习惯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均可以通过强化习得。
代币,字面意思即代替钱币,又称标记奖酬法,指的是用象征钱币、奖品等标志物作为奖励来强化某一良好行为的方法,当然这些标志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换取一定量的实质性奖励的。
标志物就是一种中介物,就像远古时代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贝壳”一样,在这种场景下是指用一种本不具备激励作用的事物为表征,将其与具备激励作用的事物(如,游乐场、看电影、礼物、玩具)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相应的强化作用,用于行为改变、习惯培养的过程。
标志物的类型主要有:印章、环保币、各种形状的币类物体,如红星、心形、小动物、铜币、草莓券等。
注意:代币并不一定非得是金属制品,也不一定必须是圆形。在形式上做一些改变,对孩子会更有吸引力,可以制成小动物形状、水果形状、卡通人物形状,最好根据孩子的喜好来确定代币的样式。
代币怎么获取呢?其实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手工制作,用硬质纸或其他材料都可以,也可以使用专门的儿童代币,甚至可以用样式丰富的纽扣、小玩具代替。
专门的儿童代币,基本上都印有分值,也可以进行定制,在选择时建议家长定制分值较小的,同样是为了配合之后的礼物兑换。
第三种:儿童自律表
这是一种比较详细的标记孩子行为的表格,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表格可以自制,可重复使用。使用时,将希望孩子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贴在表格最上方,若孩子发生这样的行为时,贴笑脸,发生相反的行为时则贴哭脸。
第四种:红蓝心表格
红蓝心表格即根据每天的事项安排,制作一份所有事项汇总再分类的表格,根据孩子的表现在相应事项后面标上红心或者蓝心,和自律表作用相似,可二选一。
说明:

不管是红心还是蓝心,在标注时都要将对应的事项写清楚,不能用“表现好”“表现不好”的句子笼统概括。
红蓝心标准要和孩子商量制定,得不到孩子的认可,无论怎么做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红蓝心表格每天一小结,每周一大结,将红蓝心数量转换成对应的积分。
一开始使用红蓝心表格时,建议家长先选择1~2个模块进行,比如作息情况和写作业情况,否则强度太大,孩子可能不适应,凡事都要循序渐进。
有些模块可以把对家长的“考核”也加进去,比如上文提到的吃饭,以及下文会提到的使用手机规范,可全员参与绘制一个新的表单,然后再将孩子的部分誊写到专属于孩子的表单上,父母获得的红心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送给孩子,蓝心则有相应的惩罚,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礼物兑换
对于家长来说,这些计分方式的设定是为了激励孩子更好地遵循时间表,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的是这些东西背后的实际“收益”,通过这些他们可以争取更多玩耍、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获得物质(游戏机、玩具)上的满足,所以礼物兑换可以说是他们最关心的方面。
首先,上一节我们已经提到过一种兑换方式,即特权卡。特权卡的好处就是可以延期使用,孩子会感觉自己拥有了主动权,拿着特权卡就会安全感倍增,特权卡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家长的“权利”,这一点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比较大的,甚至会超过礼物本身。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直接给出礼物类型和对应的兑换分值,毕竟制作特权卡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即使能够从网上购买,包含内容也会不齐全,所以直接给出礼物清单,孩子喜欢什么就可以立刻兑换,不用等到周末计分总结,也有很强的刺激性。

说明:上述清单仅供参考,具体礼物类型要根据家庭实际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喜好确定。
至于积分和礼物、积分和特权卡之间的兑换关系,家长要在自己制定的基础之上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游戏时间家长希望使用更多的积分来兑换,而孩子则希望用更少的积分,针对于此,家长不要直接拒绝,双方在纸上写下心目中的数量,然后家长可以在孩子提出的积分数上,进行商讨。
礼物清单上的礼物不宜过多,最多8项,且尽量和特权卡不要重复,还应该不定期更换调整,注意切合孩子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