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二意:注意力总是不集中

三心二意:注意力总是不集中

人们常说专注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一切伟大的成就都以专注为前提,不管是科学家、作家还是学生、教师,但凡在职位上能取得好成绩的人,都无一例外拥有高度的专注力。

然而,事实是,分心才是人的本能,儿童尤甚,毕竟成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控力,儿童自控力尚且不足。

缺乏专注力的孩子往往会呈现出两大类型的问题:

其一,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二,在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在学习时,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过去。

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上述情况,不少家长很是发愁,有的甚至还带孩子去看了医生,让孩子吃提升记忆力的药,但最终也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实际上,在5岁之前,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的增强,注意力分散的程度应该有所降低,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专注力的情况是正常的,毕竟没有人可以做到百分之百专注,但如果孩子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家长就要采取措施了。

针对这一问题,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吗?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自身再加上某些外界影响长期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习惯性分心。而在当下,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凶之一就是手机、游戏。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用眼疲劳,视力衰退,除此之外,临床上已经发现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视、电脑等屏幕会对集中注意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睡前看手机、电视、电脑等屏幕,不仅影响睡眠,还会加重注意力缺陷的症状。甚至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放在身边,也会导致人们分心。

因此,培养孩子专注力的第一步,就是管控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玩游戏,尽可能地拉开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的距离。

其次,可使用“积极目标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可与番茄闹钟配合使用)。

何谓积极目标?家长们应该都知道,目标会让人的专注力、行动力、执行力有所提升,换言之,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有了一个目标,他就不会被轻易干扰,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给他设定一个要自觉提高自己注意力的目标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就会迅速提升。

但关键是,如何设定有效目标,如何让孩子产生执行目标的动力,换句话说,如何让他对目标有兴趣。假如,家长跟孩子说,你要在15分钟内把这10个单词背会,孩子根本不喜欢不当回事儿,那这目标也就没有什么用。

所以,设定目标时应该让孩子参与其中,并询问他的意见,再说明完成目标后的好处。例如:我们来打一个赌,如果你能在15分钟内把这10个单词背会,妈妈就会给你一个神秘礼物,但是如果你不能,就要答应妈妈一个要求。如果孩子说我不喜欢背单词,我不要,那么家长也不要强求,问孩子他想做什么任务(与学习相关的),让他说出来,家长来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孩子持续专注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当然这个时长是可以通过训练增加的,但是最开始时,任务完成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或者中间设置休息时间。开始的任务都应该设置为比较简单的,让孩子一看就感觉自己能够完成,这样孩子才会更有动力,且孩子完成任务之后的奖励一定要兑现,家长不能食言。

为了培养孩子在写作业时的专注力,要对这一过程进行可操作性指导,即写作业过程中头要保持一定的姿势,眼睛要始终看着课本和作业本,手要一直写字,嘴巴不要讲话,总结起来就是“眼不抬,手不停,嘴不动”。为了让孩子尽快做到这几点,家长可以将目标法与之结合在一起,这么对孩子说:“爸爸相信你在写作业期间能够做到眼不抬、手不停、嘴不动,爸爸先奖励你3颗红心,违反一次提醒一句,违反3次就要扣掉一颗红心。”

当孩子某一次专注完成作业,比平常有了很大进步时,家长也可以对他实行奖励,不增加课外作业、安排一次外出游玩等,让孩子意识到,如果他足够专注,那么就能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

另外,家长们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比如,在公交站、公交车上、接送孩子的路上、公园散步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记忆背诵或是思考问题。

除此之外,在亲子互动时间,父母和孩子可以玩一些对提升专注力有帮助的小游戏:“123木头人”“找不同”“听号码”等很多游戏都能够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专注力,家长们可以多和孩子进行,在游戏中设置“奖惩”方案,吸引孩子的兴趣,还能有效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实际上,良好的习惯、规律的生活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这也是制作遵循时间表的原因之一。当孩子习惯性按照时间表行事时,他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会分心。还是那句话,一切立竿见影的方法都是皇帝的新装,唯有长期坚持,才能够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