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速度和质量不同步
案例导读
小阳是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他有着健康的小麦肤色,非常有活力,他最喜欢的运动就是踢足球。
这样的小阳看起来是个很独立的孩子,实际上他被父母保护得太好,因此独立性很差。穿衣服、盛饭、洗澡什么的都得爸爸妈妈来管,他自己就像个小少爷一样。小阳的妈妈经常说“孩子还小,不会做是应该的,而且他动作又那么慢,看的人着急,还不如我们帮他做了呢”。但是小阳的爸爸却不这么想,他一心想让儿子变得独立,成为一个小小男子汉。
小阳的爸爸也加入了“时间管理”小团队,听了大家的分享后,小阳爸爸迫不及待地找到了时间老师,把小阳的情况说了一遍,时间老师告诉他,小阳的关键应该是让他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奖励的快乐,对于他而言,作息模块、吃饭模块、学习模块都是训练的重点,不过初期,可以选择一个模块着重进行,另外两个放宽,但也不能再按照之前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小阳的爸爸听了时间老师的建议,就把“学习模块”设置成了重点项,和小阳一起列了礼物表,不过小阳最喜欢的是踢足球,这个没有办法随时满足,因为小阳自己一个人也踢不了,而且还需要场地。于是,小阳爸爸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家里一个房间铺上绿色的榻榻米,又装上小的球门模型和小足球。
小阳看见了非常喜欢,不过爸爸告诉他“足球场地”开放是有条件的,足球时间要用“积分”来兑换。“什么是积分呢?爸爸?”小阳迫不及待地问道。“看到爸爸手上的动物币和笑脸了吗?每个就代表1积分,积分可以兑换我们刚才列出来的礼物,也可以兑换足球时间。”爸爸拿着刚买来的一堆小动物纽扣和笑脸贴说道。
“听着很好玩,爸爸,我现在就能获得那个动物币吗?”
“当然了,这是你的时间表,现在是作业时间,一分钟内拿出课本作业本,就马上可以获得一个哦。”爸爸拿着一颗“狮子”在小阳眼前晃了晃。
小阳一溜烟跑到了书桌前,乖乖拿出了课本作业本,大声喊道:“然后呢?爸爸。”爸爸拿着一张画好的作业清单放到了小阳桌子上:“然后按照上面的顺序执行,快速写完作业。”
这一次,小阳就比之前写作业快了30分钟,爸爸奖励了他10个动物币,小阳成功兑换了20分钟“足球时间”,和爸爸玩得特别开心。最后小阳意犹未尽,问爸爸能不能让他一直玩,爸爸说:“儿子,你今天表现得非常棒,但属于你的奖励已经用完了,不过你还可以继续获取积分来兑换,爸爸看好你哦。”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小阳能够自觉写作业,速度也提升了很多,生活方面也更独立了,能够自己穿衣服、盛饭、洗漱了。
有一天,时间老师又接到了小阳爸爸的电话:“小阳爸爸,又有什么好消息吗?”这两个星期以来,小阳爸爸一直在向时间老师分享小阳的好消息。
“不,这次是问题。”显然,小阳爸爸没了之前的兴奋劲儿。
“什么问题呢?”时间老师问道。
“孩子现在比之前独立了很多,也不磨蹭了,但是这速度上去了,质量却跟不上。比如,他每次起床虽然是自己穿衣服,很多时候就把纽扣系得七歪八扭的,还得我们重新帮他弄;盛饭也是,现在都不让我们帮他盛,但总是撒得哪都是;写作业就更别说了,劈里啪啦一气呵成,结果能错一半,但他可不管,做完之后,就伸着手说爸爸给我动物币,唉。”小阳爸爸叹气道。
时间老师听后,宽慰道:“阳阳爸爸,阳阳以前被照顾得太好了,从来没有享受过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奖励的快乐,所以刚开始会很激动兴奋,也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那应该怎么办呢?”
“可以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打击’,比如扣除相应的代金币,控制兑换足球时间的上限等,当然要把握好程度,不能扣除太多,不然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又回到以前的状态。举个具体的例子,假如孩子自己穿衣本应获得5个代金币,但是扣子没扣好,就可以给他4个,并把原因讲清楚,如果孩子第二天做得非常好,那么就多给他补1个,之后还是正常进行。”
“好,我知道了,谢谢时间老师。”
这个案例反映的是孩子在执行时间表的过程中速度和质量不同步的问题,这也是令不少家长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孩子是不磨蹭了,速度是上去了,每件事都做不好,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孩子在执行时间表时出现了这种情况,建议家长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检查礼物兑换是否合理:如果孩子想要的奖励兑换难度太大,需要的代金币数量太多,他就会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完成大量任务集够所需要的代金币,以兑换喜欢的礼物。
第二,做完作业后有没有检查:家长应该在每项作业任务中预留检查时间,待孩子完成作业后提醒或者和孩子一起进行检查,这在一开始执行时就要进行,有助于孩子养成习惯。
第三,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扣除相应的代金币、减少兑换的礼物数量或时长等,让孩子意识到不能光有速度,质量也同样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