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学习表,让孩子轻松面对作业
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放学回到家后的学习就是以“写作业”为主,那么在写作业时,孩子们会呈现怎样的状态呢?
比如:·
静不下心来,东张西望,三心二意;
做题速度慢,写字慢,遇到难题不会灵活应对;
一写作业就各种找东西,半个小时的作业量,一小时还完成不了;
不想写作业,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
相信不少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自己轻松地面对作业呢?
对于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解答:第一部分是关于作业清单的设定;第二部分是写作业时磨蹭的各种深层原因及针对性对策。根据原因,实行有效措施,再加上学习表的辅助作用,会事半功倍,使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让家长和孩子都轻松。

作业清单的内容
内容及流程:列出作业计划-作业前准备-使用番茄闹钟-书面作业-背诵类作业(实践类作业)-收拾书包及桌面。
问题:作业前的准备包括什么?

喝水、上厕所、准备课本作业本、用到的文具等。
问题:作业计划是什么?
即将所有的作业标明学科、书面还是背诵,详细列举出来,再标明每一项的顺序和完成情况,例如:

备注:在写作业、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教孩子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学习思路,例如:

先写作业再玩的关键
你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是第一时间打开书包写作业,还是玩得尽兴后,等你喊个几遍才慢吞吞地开始写?笔者相信后一种情况居多,因为孩子都是追求“即时收益”的,根本不会去理会“先工作再获得”的顺序,那么先写作业再玩的关键也就是从这一点入手。
案例导读
萌萌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的情况跟很多小朋友差不多:作业磨磨蹭蹭、吃饭需要一个小时、晚上超过10点或11点才睡觉。
这天,萌萌妈妈请来一个专门为孩子做时间管理训练的老师,老师和萌萌开启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萌萌,我们先来聊聊作业问题。你放学回到家,是先看动画片,在你看的过程中,妈妈不定时在催你做作业,动画片看得安心吗?
萌萌:不安心,只要有一点动静就担心妈妈来催我做作业了。动画片里的精彩画面有很多没看清楚,看得心里很慌,不踏实。
老师:作为一名学生,上课很重要,能否商量一下能不去吗?
萌萌(摇头):上课肯定要去的。
老师:作业就是上课的延续,也是不用商量就要完成的任务,是吗?
萌萌(点头):是的,肯定要做作业的。
老师:既然是一定要完成的任务,何时完成更妥?如果先做作业,然后看电视或玩耍,妈妈还会再催你做作业吗?看电视也看得更安心了。
萌萌:是的,还是先做作业更合算,今后就先做作业,然后才玩。这样妈妈也不会老生我的气了。
当工作(艰难的部分)先于玩耍(快乐的部分),孩子会明白努力才会带来回报,让孩子领悟到工作在前回报在后的人生智慧。案例中的老师仅靠说就打动了萌萌,但现实中或许没那么简单,加上一些具体的方法或许会更有效,比如:
放学后和孩子讨论作业清单或课后安排,把作业这一项放在最前面,且将时间量化,让孩子知道从放学到睡觉一共有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都要做什么事情,留给自己的时间有多少,比如从放学到睡觉有5个小时,吃饭、洗漱用去1个小时,特长训练用去1小时,还有3个小时,如果写作业用1个小时,还有2个小时可以自由安排,如果写作业用2个小时,就只有1个小时用于自由安排。
安排一些孩子特别喜欢的项目,也就是说着重探讨孩子自主时间的娱乐项目,在“作业完成之后”,促使孩子尽快完成作业,比如读课外书、绘画、亲子游戏等,告诉孩子,如果某个时间前完成作业,我们就一起玩这个项目,因为这个“后驱力”,孩子会快速地先把作业完成。
如果偶尔玩太晚,忘记或者没写完作业,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孩子写不完作业需要面对的“严重后果”,就是老师的检查,如果孩子由于贪玩、磨蹭没有写完作业,害怕没有办法跟老师交代,就想着让爸爸妈妈去跟老师说,这时候千万不要心软,让他自己承担,这会有效防止再次发生同样的情况。曾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因为头一天晚上没有写完作业,第二天让妈妈去跟老师说,妈妈没有去,结果这个孩子早上写完了之后才去学校,而且从那次开始再也没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发生。
磨蹭的具体表现及对策
表现一:弄不清楚作业都有什么,文具准备混乱,常常找东找西,还总是漏题错题。
分析:条理性太差,独立性弱。
对策:这种情况一般是父母包办太彻底,孩子什么都不用自己动手。心理学上有一个100%理论,可应用到很多事情上:如果父母做了20%,那么孩子就能做剩下的80%,这意味着孩子的独立性得到了培养,反之则很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形。所以,这种情况,父母必须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穿衣、吃饭、洗澡),甚至适当指使他帮忙做家务,千万不要有“他还小,他不会”的想法,父母替孩子把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了不是爱,而是剥夺了孩子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表现二:一写作业就如坐针毡,愁容满面,半天做不完一道题。
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因为孩子基础较差,作业不会做,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对策:作业按照先易后难顺序;家长认真帮孩子解答、补习;让做作业的过程充满乐趣:通过竞赛,用红心、代金币奖励。
表现三:小动作多,活动频繁,东张西望。
分析:缺乏专注力,注意力不集中。
对策: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将作业分段进行,学习时间不能太长,比如半个小时的作业量,要按照15分钟—10分钟—25分钟进行,之后再逐渐延长时间。当然,平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训练来锻炼专注力,比如扑克牌游戏、“找不同”游戏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游戏,还可以通过听题问答的方式,比如读一篇让孩子感兴趣的文章,之后问他几个问题,回答上来就有奖励。这些方式在提高孩子专注力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观察力和记忆力。
表现四:爸爸妈妈盯着就写得快,不看的时候就不写。
分析:这种表现属于故意磨蹭,带有报复心理,应先从家长身上入手。
对策: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先反思是否给孩子安排了太多学习事项,导致孩子认为写完了一项还有下一项,就会失去动力,但是又不敢反抗,所以只好以磨蹭表达自己的抗拒。
如果是孩子自己的原因,父母应该和孩子估算写作业的时长,将“作业时间”量化,参考上面的例子。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时间观念不强、过于追求完美等原因,可参考前文的应对策略,明确了原因再配合使用作业清单,相信效果会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