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心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世间万物的生长、万事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有着自己的节奏,正如那句话所说——播种有时,花开有时,结果有时,凋零有时。人也是如此,人的成长和花草树木一样,也有自身的规律和节奏。
这意味着父母在养育孩子时要遵循它们的成长规律,就像养花一样,要耐心地等待花开的时刻,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这样非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具备了基因带来的先天性气质和天赋,这些天赋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显露出来,而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发掘和守护这些天赋,留给他们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当然,这些天赋具体何时成型是不确定的,就像有人少年成名,也有的人大器晚成。但是,如果父母过于干预、设计孩子的成长,就有可能在无形中抑制他们的天性。尤其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会以“听话与否”“是否落后于他人”作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标准,为孩子贴上“好”和“坏”的标签。
案例导读
有一个小朋友,他学习一般,也没有什么特长,就是人们眼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小孩。在一次偶然的分班测试中,他发挥超常,进入了一个比较好的班级。这个班级里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而他学习能力一般,此后成绩都处于中下游水平。
由于说话口齿不清、动作缓慢,同学们都嘲笑他,给他起外号;由于字迹潦草,作业不工整,老师把他当成坏学生,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
他12岁时,班上的两个男同学还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可能成材。尽管在学校不受欢迎,成绩也不好,但是他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他喜欢玩具火车、飞机、轮船,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并热衷于研究他们的运作原理。
最终,这个孩子成为了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天才,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霍金的成功,除了本身的努力外,也有赖于他的父母,守护和发掘了他隐藏的天赋,让他自由地成长。
他的父母并没有因为他的迟钝和“糟糕”而责怪他,为他规划一切,也没有阻止他的好奇心,干预他经常拆东西的“坏习惯”,相反,在他十几岁时,父亲还亲自担任起他的数学和物理教练,带领他在喜欢的领域做喜欢的事情。
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设计各种未来,从小到大都管控着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工作,该吃什么,吃什么对身体不好,什么时间该学什么,几岁会吃饭,几岁会走路,多大谈恋爱,多大结婚,做什么样的工作等,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培养兴趣爱好、发挥内在潜力的机会,使他们在不喜欢的事情中逐渐将热情消失殆尽,变得更加平庸。
这样的父母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自己人生中的遗憾或者没有实现的愿望,能够在孩子身上得以弥补或成真,于是就会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不让他们走弯路,重蹈覆辙,从而比自己过得更好。
这样的苦心应当被理解,但是父母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自己的经验放在孩子身上未必合适,并且任何时候都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悟出道理,而非仅靠说教就能达到目的。
案例导读
一位网友分享了一段自己和孩子相处的经历:
我们家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其他方面都挺好,就是吃饭特别磨蹭。有一次,我和孩子妈妈摆放好饭菜,喊了他好几次都不来吃,最终,我忍无可忍把他骂了一顿,孩子哭了之后,我心里也很不好受。后来,我跟孩子进行了谈心,孩子说了一番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有时候我并不是故意磨蹭,但你和妈妈一个劲儿地催,我心里就非常抵触,就越想和你们反着来,其实我有自己的打算,希望你们不要追得太紧。”后来,我们就按孩子说的,不再一个劲儿地催促,而孩子也不那么磨蹭了,孩子有他自己的节奏,我们做家长的,要最大限度地尊重。
那么,家长们究竟该如何做呢?难道真的要放任孩子不管?在这里给家长们几条建议。
1.平常心对待孩子生理方面导致的问题。由于每个孩子的发育快慢不同,呈现的生理状态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孩子十个月就学会了走路,而有的十五个月才会;比如有的孩子十二岁时就开始长高,而有的孩子则推迟到成年前后。这些在一定范围内都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们大可不必着急,尽量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千万不要过早强迫孩子进行训练,给孩子带来过大的精神负担。
2.尊重孩子的知情权。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有些事情就没必要同他们商量,这也是不正确的。对于家庭中的事情,尤其是与孩子本身相关的,他们都有知情权,作为父母要同孩子商量,不要自己直接做主。
3.遵从孩子的内心节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遵从内心的秩序生活和学习,不要因为他们做得慢或者做得不好而责怪或者代替他们去做,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也需要亲身实践,父母要尊重他们的节奏,适当放慢脚步,耐心地等一等。
研究表明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等特征,或者出现反应迟缓、缺少责任心等特点,甚至容易在父母的持续否定中失去自信,失去自我,逐渐变得没有主见。
4.不要过于强迫孩子学习。当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在学习方面尤其严格,往往会要求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也会时时督促孩子写作业做练习,但是如果过于严苛,则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予孩子充足的休息娱乐时间,最好的方法是能让孩子在玩中学,从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孩子的心智就像露出地面的嫩芽,只要给予一定的阳光和养分,就能茁壮成长,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是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进行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将力量施加在他们身上,让他们脱离原本的生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