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时间管理成果”,激起孩子的“欲望”

亮出“时间管理成果”,激起孩子的“欲望”

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时间管理的时候,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制定好时间管理计划的时候,孩子们跃跃欲试,想要大干一场,仿佛看到未来硕果累累,可是坚持了没几天,当初的劲头就没了,一提到时间该做哪项作业了,孩子也反应平平,没了计划初定时的积极性。

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大人坚持做一件短时间看不到具体成果的事情,是不是也不容易坚持?因为这个坚持的过程特别需要意志力,甚至需要强迫自己克服抵触情绪。孩子也是一样,他们的天性都是喜欢简单直接,没有太长的耐性。

一件事情如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孩子们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家长们需要时不时地亮一下时间管理的成果,让孩子们看到,他做这件事是有进步的,而且每天都在进步,他也知道父母对他的坚持是肯定的,那么得到正向的激励后,孩子的内心也能不断得到满足,就会有坚持下去的愿望。

案例导读

芳芳上小学三年级,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声音清脆好听。班主任老师发现她这一特点后,建议芳芳妈妈注重培养孩子朗读方面的才艺。妈妈和芳芳商量过后,给她报了兴趣班,并且每天除了学习生活,固定安排一小时的时间练习朗读。

最初因为过程比较辛苦,芳芳每次都不情不愿的,但是妈妈坚持每天陪她上课和训练,到时间就提醒芳芳。并且芳芳每次朗读,妈妈都会帮她录音。每当芳芳想要放弃的时候,妈妈就把最新的录音和芳芳之前的录音放出来给她听,指出芳芳进步的地方。

渐渐的,芳芳对朗读更加得心应手,对自己有信心了,就坚持了下来。后来在市里举办的一次朗读比赛中拿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妈妈说:“芳芳,你看,咱们每天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开心吧?”“恩,妈妈,谢谢您每天陪我练习,以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地练习朗读!”

在上面的案例中,芳芳妈妈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她通过孩子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提醒孩子坚持的意义,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最终得到好的成绩,孩子看到更大的成果,更加坚信时间管理的益处,从而激起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把时间管理的成果展现在孩子面前,越直观越好,我们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只要能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就是好的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小方法:

展示墙

假如孩子学习画画,那么父母可以把孩子的画作挂在墙上,每一幅画的旁边都仔细记录:作画的时间,孩子当时学了哪些技巧,父母或老师的正向评价,肯定孩子的进步。平时看到这些画作,也可以驻足欣赏一下,加强一下肯定的意味,那么孩子受到的激励不断地得到巩固,他就会想画出更好的画,得到更大的肯定。

不止如此,孩子上学考试获得的奖状等都可以挂起来,父母时不时地提一下孩子的好成绩及取得的进步。

时光沙漏

准备一些小纸条,卷成卷,最好是彩色的,装在透明罐子A里,再准备一个同样的透明罐子B摞在下面,这样整体看起来像个沙漏的样子。然后在罐子表面贴上“时光沙漏”这个名称,这四个字用荧光笔加粗写,这样即使晚上也能看到。每天只要孩子有进步,就把这些点滴成果记录在小纸条上,还是卷成卷,放到罐子B中。告诉孩子,在时光的流逝中,你也取得了进步,你的时间没有白费,时光会带着这些成绩跟随你走入你接下来的人生中,坚持努力,你取得的成绩会更好,罐子里那些小纸条就是最好的证明。

幻灯片

假如你的孩子学习舞蹈这一类侧重于形象的才艺,那么家长不妨把孩子每次练习的情景拍下来,选取一些有对比性的照片,重点是要能较容易看出孩子的进步。把这些照片按顺序做成幻灯片送给孩子,孩子一定会感到父母的用心和对他成绩的在意和肯定。

其实这些方法无非就是形式的不同,本质都是让孩子看到时间管理的成果,以便给孩子正向的激励,使他有坚持时间管理的动力。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采取孩子更喜欢、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家长们可以根据九型人格对孩子性格进行划分,分析你的孩子是哪一型,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如果你的孩子是完美型人格,那么这类孩子本身对自我的期许就很高,所以他自己就会去注意做事的成效,但是由于过分强调细节,管理时间的时候,容易导致“拖延”。父母可以侧重于展示他迅速行动的一些表现,引导孩子自我完善。

如果孩子属于力量型人格,父母可以着重于情绪控制方面的引导,为孩子准备绿色的笑脸贴纸,在墙上显眼的位置贴一张白纸,每次他能控制情绪的时候,就在白纸上贴一个笑脸,笑脸贴得越来越多,他就相信自己也能控制好情绪了。

而对于平和型的孩子,由于性子慢,你不能要求他们很快速地转变,而且他们的转变需要持续的激励,重点是得让他们行动起来,那么在效率方面只要有任何进步,家长就要及时总结,点明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效率这方面,不断地强化他的这种意识,以弥补不足。

孩子的性格是复杂的,有时候不只表现出一种人格,这就需要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采取合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