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屈大均诗文集流传版本[1]

附表:屈大均诗文集流传版本 [1]

②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70页。
③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70页。
④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70页。
⑤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168页。
⑥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第2148页。

续表

①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②柯玉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215页。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③柯玉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215页。翁连溪编校:《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五册,线装书局2005,第1528页。
④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⑤柯玉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215页。
⑥柯玉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215页。
⑦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2页。
⑧柯玉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215页。
⑨孙殿起:《贩书偶记》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347页。

续表

①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3页。
②翁连溪编校:《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五册,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1528页。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3页。孙殿起:《贩书偶记》卷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347页。
③柯玉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215页。
④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2页。
⑤欧初、王贵忱主编:《屈大均全集·前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⑥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⑦王富鹏:《岭南三大家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第618页。

续表

①最早由清人孔兴琏纂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番禺县志》著录,其所著录者可能是写本或著者稿本。骆伟:《广东文献综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页。欧初、王贵忱主编:《屈大均全集·前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②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462页。
③欧初、王贵忱主编:《屈大均全集·前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④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12页。
⑤又名《道援堂词》《屈翁山词》。
⑥屈大均:《复汪扶晨书》,《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翁山文外》十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第245页。
⑦《续修四库全书》第9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姚觐元辑:《清代禁毁书目四种·禁书总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续表

①“康熙三十四年(1695),屈大均手定《翁山文钞》十卷付梓,题‘男明洪、明泳编,常熟薛熙评。’汤晋(建孟)、薛起蛟(牟山),并有评识,陈恭尹、薛熙为作序。”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第275页。
②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中国禁书大观·清代禁书目录》,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⑥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2页。
⑦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孙殿起:《贩书偶记》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347页。
③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2页。
④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孙殿起:《贩书偶记》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347页。
⑤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中国禁书大观·清代禁书目录》,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丛书集成续编》第18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第367页。
⑥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中国禁书大观·清代禁书目录》,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丛书集成续编》第18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第454页。

续表

①初刊本当刻于屈大均壮年,今不见。顺治十七、八年徐嘉炎《屈翁山诗集序》云:“忆自辛丑岁,翁山始至禾,偕竹垞同年访余南州草堂,论诗说赋,语及甲申来死事诸公,烛花红泪,与目睫交映,时翁山尚混缁服,正撰《道援堂诗集》。”(见《屈翁山诗集》卷首,康熙李肇元等刻本)按:屈大均至禾在顺治十六年己亥,盖辛丑始与徐嘉炎相识。
②翁连溪编校:《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五册,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1528页。
③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3页。孙殿起:《贩书偶记》卷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347页。

续表

①孙殿起:《贩书偶记》卷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347页。
②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3页。
③“又名《九歌草堂集》。己酉,永历二十三年,康熙八年(1669),先生四十岁。晤朱彝尊,又言归自雁门,将筑室南海之滨,题曰:‘九歌草堂’。而先以名其诗集。朱彝尊为作《九歌草堂集序》。”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第121页。
④朱希祖:《屈大均(翁山)著述考》,《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3页。
⑤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243页。
⑥骆伟:《广东文献综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第138页。

另外,据邬庆时《屈大均年谱》记载,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屈大均三十五岁时辑《岭南诗选》前后集;康熙二十八年(1689),屈大均六十岁时编《十八代诗选》《李杜诗选》《今文笺》《今诗笺》《翁山六选》;著述年代不可考的《永历遗臣录》《论语高士传》《广东丛书》《军中集》《闾史》《诗义》《麦薇集》等,今皆不见传本。

【注释】

[1]本表据《屈大均年谱》《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国禁书大观》《四库禁毁书丛刊》《广东文献综录》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