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巩《管子编注》
黄巩,字子固,善化人。黄巩《管子编注》,宏文图书社民国三年(1914)印行,书中缝印有“存几堂”三个字。
此本首为《发明》,次为《总目》,次为《管子编注》正文,最后为《后叙》。
《发明》的主要内容如下:
管子者,齐相而功定春秋列国三百余年世局者也。孔子曰:“如其仁!如其仁!”“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不轻与诸弟子、当世贤士大夫以仁,而称许管仲如此,则知成仁之功,在乎安民。安民之功,在乎能定世局。草昧榛狂之乱,羲昊出而开天明道,以定皇者之世局。黎苗昏垫之乱,轩岐尧禹出而成天平地,以定帝者之世局。淫酗凶残之乱,汤武伊周出而除暴胜残,以定王者之世局。兼并吞食之乱,桓公管仲出而盟会尊攘,以定伯者之世局。秦汉而还,商吕萧曹,制民以名法,皇帝三王之泽斩于后世,春秋列国棋分。管仲创为纠合之局,承以晋宋秦楚,周德衰而道不坠。延至六王去籍,强秦变法,天下始骚然大乱。然而齐威朝周,诸侯慕义,则尊攘遗烈,犹在人心也。观数百年定于伯局,然后知功承皇帝王之终,道不悖于皇帝王之用也。汉除秦乱,除苛法,未除乱法。汉不过乱久而兵暂熄耳,天下未尝平也。继汉二千年来,皆承秦法也,识者谓三代后无治世,其不然乎。世之治乱,不系乎兵之熄不熄,而系乎民之得所不得所。黄虞三代之隆,未尝无兵也。有暴其民者,则王者诛之。是以民无水火。书曰: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今试问后之王者,有计及于不获之一夫者乎?书曰:如保赤子。孟子曰:保民而王。是知民之建君,所以保之,非以制之。易革之交,君非独夫,代其君者非救民,则虽一统与偏安,崛起与僭篡,皆窃夺之局耳。霸之不成,恶乎王?乃后儒鄙霸业,而争后王正僭之统。盍试请读《牧民》《立政》之篇。
古今元会大运,步以岁差躔度,共得二万七千岁,并置闰计,将三万年。庄子三万岁一成纯,与七(俗作八)千岁为春,七千岁为秋之说,概举其全数而言,分十二纪,纪各二千二百岁。庄子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之说,举其分纪而言。以汉初中星,今日中星,考之《尧典》中星可见。特日至为夏至耳。中国日出寅,故文明之运,启自寅纪,为天皇世局。三皇各一纪,五帝一纪,三王一纪,汉至今一纪,皆限于日至日缠,可以坐致。自开天至今,实万有三千余岁,每值一纪之终,世局当大更变。后之世局,将异于今,亦犹汉至今之异于三王,三王之异于五帝也。三皇之治,若存若亡,孔子删书断自唐虞,纪其可知者也。三代之治,自经籍灰劫而后,诗书所载,亦不能详,则欲考先王之经画,必自《管子》之《乘马》始。
王迹熄于东迁。国异政,家殊俗,学者不由于庠序,各守一家之言,于是九流分派,道术遂为天下裂。惟《管子》之学,本末一贯,经言治正,外言治变,内言立体,枢言达用。四部之义不明,则全体之学晦,故编注首明斯义。
吕尚以阴符启齐,管子实私淑其秘,故言富则侈于山海,言兵则详于机数,而《形势》《霸言》《势》《正》诸篇,尤有英雄总览古今默观得失之据。唯其深于道德之义,不流于纵横家数。
百氏师传相尚,其徒既多润益,及河间好古,伪书丛出,传纬骈枝,兹于记述杂编,唯取其义与本书发明,事可备春秋左国考核者,以征文献,至如义无所属,语近无稽,则概不取。唯轻重九府,先儒讥其鄙俚,而实纪治齐之机要。为三代六府三事九功留遗。虽时设权宜,要于民生国计之变,曲以尽乎先王之道,故不惜致详,使今日变法君子,知所取法,则变法而不失法者夫。
《汉志》列《管子》于道家者流,而以《内业》分列儒家,《弟子职》列孝经家,已将其书数歧。据旧说旧书凡三百八十九篇,刘氏向除其重复,校为八十六篇。至唐房元龄更亡其十。今校本书三十二篇,而《王言》在《霸言》义中。《修身》即《九守》篇文。似管氏全书,并未尝亡失。其三百八十九篇云者,盖凡其节目概为分晰。如《牧民》之题“国颂”“四维”“四顺”“十一经”“六亲五法”,《立政》之题“三本”“四固”“五事”“首宪”“首事”“省官”“服制”“九败七观”。其八十六篇云者,则后儒之更相为合,而合之仍有未尽者,如《兵法》之脱为四,《乘马》义之脱为三,是也。至如章节脱错,文字舛讹,古籍竹简,传沿断绝,五经且然,而况诸子。今于确系脱误,因文校义,期不失旧。
《管子》之书,为第一救时急务,其富国强兵之计,半为今日列雄窃用。其富国强兵悉本均和,则先王正德利用厚生之遗,为今日列雄所未及,故能取法管子,中国未有不为政于天下者也。四部六卷,先考汉晋唐分合本之原,次究宋元明讥评家之义。又信古深思,参稽古今律度衡量同异之制,籀篆章隶承变形似之文。上稽周治,下证物宜,庶几吻合。倘荷鉴裁,是所深企。
《管子编注》总目分为六卷,内容如下:
卷一 经言
卷二 外言
卷三 内言
卷四 枢言
以上本书
卷五 短语杂篇
卷六 轻重九府
以上记述
参校友人:
益阳 省庐 萧大猷
宁乡 子璘 黄培英
湘潭 笏珊 胡麟征
同邑 耔舆 黄昌年
同宗 子云 黄皖
《管子编注》正文有四十九篇:
卷一为“经言”部分,共八篇:《牧民》第一、《形势》第二、《权修》第三、《立政》第四、《乘马》第五、《七法》第六、《版法》第七、《经言》第八。
卷二为“外言”部分,共八篇:《五辅》第一、《八观》第二附《问》《入国》、《禁藏》第三(原注:误编杂篇)、《法禁》第四、《重令》第五、《法法》第六、《兵法》第七附《地图》《参患》《制分》《谋功》、《霸言》第八(原注:此总叙,误编内言)。
卷三为“内言”部分,共八篇:《弟子职》第一、《修身》第二、《心术》第三、《白心》第四、《四时》第五、《五行》第六、《水地》第七、《内业》第八(原注:《弟子职》第一,弟子为入德之始,故为内言第一义)。
卷四为“枢言”部分,共八篇:《势》第一、《正》第二、《任法》第三、《明法》第四、《正世》第五、《治国》第六、《君臣》第七、《枢言》第八(原注:《势》第一。势者,天时人事之可因者也。因之故帝道无为矣)。
卷五为“短语杂篇”部分,共八篇:《大匡》第一、《中匡》第二、《小匡》第三、《戒》第四、《小称》第五、《四称》第六、《小问》第七、《度地》第八(原注:《大匡》第一。大匡者,社稷破,宗祀绝,大为匡复也)。
卷六为“轻重九府”部分,共九篇:《乘马》第一(原注:旧三篇)、《海王》第二、《国蓄》第三、《国轨》第四(原注:旧衍“山”字,下二篇同)、《权数》第五、《至数》第六、《国会》第七(原注:旧并于至数)、《大会》第八(原注:旧题地数)、《揆度》第九(原注:旧分二篇,次题国准)(原注:《乘马》第一。乘马数田赋之法,古以田赋出车马,旧分三篇,首为臣乘马,“臣”盖“问”之阙伪。蒙篇首《问乘马》文,末为《事语》,蒙事之至数,今校为一)。
《管子编注》的《后叙》内容如下:
叙曰:闵予不辰,生远大同。复后小康,庚子在疚。乾坤瞑眩,日月赘荒。于是种豆南山,无心治秽,筑场东郭,在幕聊巢。蒿蔚共禾黍为悲,芝薇与檀同歠,瓶罍耻罄,嫠经忧阗,悲歌燕赵,蹈海伤怀,徙倚江淮,击楫莫济,曾曾小子,集木履冰,饮杯怀泽,读书念先,爰有友人,来语孙管,噫吁戏!天丧文,地坠道,焚坑且兆矣。嚣嚣何为乎?然而距杨墨,辟管晏,权舆邹鲁,应桴闽洛,道学既分门户,形名益外中庸。经籍重以缺残,法政愈乘名实。经纶大宝,学在四夷,庶富薪传,流失异域,中原回溃,谁阶之厉。讵知六府孔修,古帝克勤小物。九歌维叙,时贤岂有近功。将执端以用中,奚陟遐而遗迩。此识大识小,圣人能自得师,而隘与不恭,君子不由其道。又况诸侯去籍,田䇲独存乘马,策士乱古,闾政未改亲民。所虑器欹于满,道厉变本,晋文谲齐桓正,易世背驰,申韩刻,商吕残,苞粮为莠,甚至明法任法法。法援为变法之符,竟使《大匡》《中匡》《小匡》,莫解所匡之义。王霸分言,岂识时务,宪政谬立,职为乱阶,以若所为,训致其道,将使三常顿易,四极遹沈,有爱亲不如虎狼,而相食更甚于枭蟒者,此固道术为裂之祸,而抑学者择不精、语不详之过也。蒙不敏,商定三年,编成六卷,秩事物于本末始终,张四维以礼义廉耻,幸际天旋日转,正当尝胆卧薪,舍其旧而新是图。伐柯不远,得其人则政可举。执鞭亦为不辞知罪之所归。用备春秋文献,但使壤流无弃,或益山海高深,敢端怀音溉釜之思。尚受九合一匡之赐。巩白。
黄巩《管子编注》共四十九篇。根据《发明》内容,可知黄巩编写此书的主要目的与时局有关,是救亡图存的需要。著者根据己意修改了《管子》篇目及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