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集成》本《管子校正》
《诸子集成》本戴望《管子校正》,1935年由世界书局出版。因为中华书局影印有校改,及传播较广之故,此处用1954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诸子集成》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由国学整理社辑录,世界书局1935年出版。世界书局本《诸子集成》收书32种,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收录先秦诸子的著作以及后人对先秦诸子的评述考据著作22种,下编收录汉魏六朝的诸子著作共10种。中华书局于1954年、1956年、1959年、1986年多次用世界书局版重印。世界书局版校勘欠精,中华书局前两次重印时采用重排和挖改纸型的方法改正了原版中的许多错误和脱漏。中华书局认为,世界书局本所收梁启超的《管子评传》、麦梦华的《商君评传》、陈千钧的《韩非新传》和《韩非子书考》等四部著作与全书的编辑体例不一致,故于1954年重印时将此四部书一并删去,所剩28种诸子著作分为八册出版。[1]
《管子》在《诸子集成》第五册,本册收有清代戴望《管子校正》、严万里校《商君书》、钱熙祚校《慎子》、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此本《管子校正》首为赵用贤撰《管子书序》;次为刘向《序》;次为同治十二年吴县潘祖荫为戴望《管子校正》写的《序》;次为《凡例》,所用乃赵用贤本《管子》所写《凡例》;次为《管子文评》,所用乃赵用贤本《管子》所写《管子文评》;次为《管子目录》,共二十四卷,所用底本为赵用贤本《管子》;次为《管子》正文,格式为:“管子(附校正)尹知章注戴望校正”,其下为每卷的篇文内容,在每卷之后,有戴望《管子校正》本卷的原文。
潘祖荫《序》云:
戴君子高寄其所著《管子校正》属序于荫,荫何足以序子高之书哉!荫之慕子高久矣,则于其书何可以无言?自明人刊书而书亡,诸子幸以道藏本得存。《管子》不列于道藏,故屡经明人刊刻,其书在若泯若没间。吾吴黄荛圃有绍兴本,其中足证各本之谬者实多。如《形势篇》“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未误为“得幽”,“邪气袭内”未误作“入内”,“莫知其泽之”未误作“释之”,“其功违天者天围之”未误作“违之”。《乘马篇》“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未误作“太山”,“薮镰纆得入焉”,未误作“缠得”。《版法篇》“法天合德,象地无亲”,未误作“象法”。《幼官篇》“必得文威武官习胜下”未衍“之”字,“则其攻不待权舆,明必胜则慈者勇”未误作“权与”。《宙合篇》“内纵于美好音声”未误作“美色淫声”。《枢言篇》“贤大夫不恃宗室”未误作“宗至”。《八观篇》“故曰入朝廷观左右本朝之臣”,“右”下未衍“求”字。《法法篇》“矜物之人”未误作“务物”,“内乱从此起矣”,未脱“矣”字。《小匡篇》“管仲诎缨捷衽”未误作“插衽”,“维顺端悫以待时使”,注“待时,待可用之时也”,“也”上未衍“而使之”三字。《霸言篇》“骥之材百马代之”,又“强最一代”,未均误作“伐”。《戒篇》“东郭有狗喔喔”,注“枷谓以木连狗”未误作“猳谓”。《形势解》“臣下堕而不忠”未误作“随而”,“弱子,慈母之所爱也,不以其理”下未衍“动者”二字,“乱生独用其智而不任圣人之智”未误作“众人”,“使人有理,遇人有礼”,“理”“礼”二字未互倒。《版法解》“往事必登”未误作“毕登”。《海王篇》“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未误作“问口”。《山国轨篇》“不藉而赡国,为之有道乎”,未误作“道予”。皆与王怀祖先生《读书杂志》相合。其他类是者尚多。今归东昌杨氏矣。子高,陈硕甫先生高足弟子,实事求是,深恶空腹高心之学。是书精当,必传无疑。先是湘乡师闻荫欲为刊其所著书,并欲重刻《管子》,且推及荀贾董刘扬老庄列淮南诸子善本,会师归道山,其议遂罢,而子高亦病矣。古学废兴,间不容穟,可慨也夫!同治十二年癸酉二月吴县潘祖荫。
《诸子集成》本《管子》,以“管子校正”为题,繁体竖排排印《管子》,这是一个新的版本。《管子校正》本以赵用贤本《管子》为底本,用赵本所排印的《管子序》《管子凡例》《管子文评》。但是在排印《管子》篇文的时候,将赵本“房玄龄注”改为“尹知章注”。在每卷之后,将戴望《管子校正》的内容,依照次序排印。这是内容比较完备的《管子》版本。
戴望(1837—1873),清经学家。字子高。浙江德清人。为诂经精舍名宿周中孚甥,家学渊源。补诸生,一赴秋试,遂弃举业。好先秦古书。初致力辞章之学,继读颜元书,后从长洲陈奂,通声音训诂。复从宋翔凤受《公羊春秋》,通公羊之学。知西汉经师家法,以《公羊》义释《论语》,博稽众家,皆櫽栝《春秋》及五经义例,著《论语注》。好颜元书,以为颜李之学,周公孔子之学,惜其湮没不彰,则条次言行及师承,作《颜氏学记》。喜讲颜元、顾炎武遗书,尤留心明末记载,拟辑《续明史》,未就。精校勘,诗工五言。[2]
戴望《管子校正》二十四卷,以赵用贤本《管子》为底本,按照篇章顺序,对《管子》进行校正。此本不录戴望《管子校正》中刘承干《管子校正跋》文。
戴望《管子校正》参考了刘绩《管子补注》本、朱东光中都四子本《管子》,还从铁琴铜剑楼借阅南宋浙江刻本(今按:戴望在《管子校正》中称作“宋绍兴本”)《管子》进行校对。戴望借阅《管子》种类数较多,其中以南宋浙江刻本为最善。还有“元刻本”,当是郭沫若所指的十行无注本。
此书参考了戴望之前学者的《管子》研究成果,包括王念孙、丁士涵、俞樾、张文虎、俞正燮、安井衡、陈奂、洪颐煊的《管子》研究。还参考了其他典籍和类书,主要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群书治要》、赵蕤《长短经》、《尔雅》、《玉篇》、《北堂书钞》、《意林》、《说文解字》、《公羊传》、《春秋繁露》、《鹖冠子》、《考工记》、《吕氏春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通典》、《尚书》、《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