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杲本《管子》

第八节 唐敬杲本《管子》

唐敬杲选注《管子》由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1926)出版,属于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

此书首列《学生国学丛书编例》,说明本丛书的主旨;次为《叙》,包括“《管子》书的由来”“管子传”“管子思想之溯原”“学说之三大纲领”诸多内容;其次为《凡例》,说明本书的底本与评注标准;其次为《目次》;其次为正文。

《学生国学丛书编例》内容如下:

一、中学以上国文功课,重在课外阅读,自力攻求,教师则为之指导焉耳。惟重篇巨帙,释解纷繁,得失互见。将使学生披沙而得金,贯散以成统,殊非时力所许,是有需乎经过整理之书篇矣。本馆鉴此,遂有《学生国学丛书》之辑。

一、本丛书所收,均重要著作。举略大凡:经部如《诗》《礼》《春秋》,史部如《史》《汉》《五代》,子部如《庄》《孟》《荀》《韩》,并皆刊入,文辞则上溯汉魏,下迄近代,诗歌则陶、谢、李、杜,均有单本,词则多采五代、两宋,曲则撷取元、明大家,传奇、小说亦选其英。

一、诸书选辑各篇,以足以表见其书、其作家之思想精神、文学技术者为准。其无关宏旨者,概从删削。所选之篇类不省节,以免割裂之病。

一、诸书均为分段落,作句读,以便省览。

一、诸书均有注释。古籍异释纷如,则采其较长者。

一、诸书较为罕见之字,均注音切,并附注音字母,以便讽诵。

一、诸书卷首,均有新序,述作者生平、本书概要,凡所以示学生研究门径者,不厌其详。

一、编者识力有限,固陋在所难免。当世学人宠而教之,无不乐承。

《叙》内容分为四部分:一是“管子书之由来”。作者认为,“《管子》一书,乃为战国末人所纂集,其中真伪杂糅,多非管仲自身之学说。读者但当审其思想倾向,而察其文体、笔法,自易为辨别也”。认为“旧题房玄龄注,实则所注者为唐绛州人尹知章”,注文浅陋。刘绩补注,小有纠正。赵用贤校刊,以臆窜改。至清代王念孙父子、洪颐煊、俞樾、戴望考订,安井衡《纂诂》之作,《管子》始渐可读。二是“管子传”。作者认为《管子》非尽后人伪托,有一部分是管仲自著,或为管仲平日之倡道而出于承其学者之绍述者。并从《史记·管晏列传》中抄录其生平。三是“管子思想之溯原”,言管子思想受齐国及姜太公治国思想的影响。四是“学说之三大纲领”,即富民、敬民、治民。

《凡例》内容如下:

一、此编以本馆影宋铁琴铜剑楼本为底本(此书卷首有杨忱《序》,卷末有张嵲之《读管子》、黄丕烈之《跋》,最后有戴望之《识语》)。

一、此编采录,以纯正简要,最近似管子学说者为标准。其显然为后人伪托,而其思想又不足取者,悉从删略。

一、《管子》书中,最多古文、古训,错字、错简又触目皆是,此编根据各家考证,为之诂释、订正。衍文、讹字,标以[]符;增字、改字,则刊五号字右旁;并注明系据何家所说。

所根据之各家如次:

“尹说”……尹知章注(即旧题“房玄龄”者)

“刘说”……刘绩增注(明花斋本)

“赵说”……赵用贤校刊本

“洪说”……洪颐煊《管子义证》八卷

“孙说”……孙星衍说(载《管子义证》中)

“王说”……王念孙《读书杂志》中《管子杂志》十二卷

“王(引)说”……王引之说(载《读书杂志》中)

“俞(樾)说”……俞樾《诸子平议》中《管子平议》六篇

“戴说”……戴望《管子校正》二十四卷

“俞说”……俞正燮说

“张说”……张文虎说

“丁说”……丁士涵说

“陈说”……陈奂说

“黄说”……黄震说

“宋说”……宋翔凤说

“庄说”……庄述祖说

“吴说”……吴士忠说

“臧说”……臧庸说(以上九家之说,均载《管子校正》中)

“孙(诒)说”……孙诒让《札迻》中一篇

“章说”……章炳麟《管子余义》

“安说”……安井衡《管子纂诂》

“猪说”……猪饲彦博《管子补正》二卷

一、此编附注,主重文义之训释;岐字、僻字,于释义外,并注音读。

一、此编于原有段落外,视文义起讫,加分新段落。原有段落,另起前空一行;新分段落,另起不空。惟《戒》一篇则为例外——每事起讫,为一大段落,另起空一行;其间更分小段落,则惟另行,不空。

《目次》内容如下:

《牧民》《形势》《权修》《立政》《乘马》《七法》《版法》《五辅》《八观》《法禁》《兵法》《小匡》《问》《戒》《地图》《水地》《九变》《度地》《地员》《海王》

正文按照《目次》标出的顺序编排。在每一篇文中,注释放在每段之后。

唐敬杲《管子》选本,是从现存的《管子》七十六篇中选取了认为最符合管仲学说的二十篇,用新式标点加以标点,然后对文句做出解释。底本用涵芬楼影印宋杨忱《序》本,解释文句的时候,不是罗列诸说,而是采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解释,将文义标出。此书是为民国时期的中学生拓展视野、作课外阅读之用,是非常好的删减本。

唐敬杲(1898—1982),字旦初,漕河泾镇人。毕生从事辞书编写和日文翻译,参与编著《新文化辞书》《学生国学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