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祥《管子读本》

第七节 陈和祥《管子读本》

陈和祥著《管子读本》由上海世界书局民国十五年(1926)三月出版,封面印有“教科自修适用”六字。此书属于《十子全书》本,有标点、评注。

十子全书包括:

《孔子家语读本》一册

《老子读本》一册

《列子读本》一册

《庄子读本》一册

《管子读本》一册

《韩非子读本》一册

《荀子读本》一册

《墨子读本》一册

《扬子读本》一册

《孙子读本》一册

《管子读本》首为《编辑大意》,其次为《管子读本目次》,其次为《管子读本》篇文内容。

《编辑大意》内容如下:

《管子》一书,实千古谈政治者之祖。然其书驳杂,有鄙俗已甚。望而知为后人增附者亦有高古莫名,决非后人所能伪为者。窃意其中可分为三类。一为真是原书,如《牧民》《山高》(即《形势》)之类。二为后人传说管子之词,如《大匡》《小匡》之类。三为假托附益之文,《轻重》各篇是。然纯真而无伪者殆无几。其真伪相杂者实多,盖久已成为一种真伪互杂之书,无由犁然区分,使各归其类矣。今不复就真伪抉择,特取义之可采,事之可传,文之可诵者若干篇,详为评注。便学人讽诵,谓之《管子读本》云。

《管子》言政治,皆原本心性,故其言确有根柢。其间如《心术》《白心》等篇,直为《老》《庄》所自出。由此可窥见古人为学远有承传,而事功与学术非二事也。兹将此类文字悉数选入,资学者研究自治之用。至若《五行》《封禅》等篇,涉于荒诞,则不复甄采云。

凡内政、外交、理财、兵法等,《管子》均见其理极,后之言政治者宗之。其先强内而后斗外,尤为治国颠扑不破之定理。盖管子特屈于陪臣,奉齐桓,尽诸侯之职,为名分所限,不得已,始以霸称耳。使果展其才,得位乘时,虽王天下可也。是故其书多为后来谋政治生活者所研讨。汉初学者讲习是书尤勤。贾晁论事,动见称引。驯致盐铁之论勒为专书,皆《管子》有以滥其觞耳。史迁有言,太公望封营邱,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女工,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辏。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是齐之致富,昉自太公,仲特因其余绪成法而已。然官山府海独以管氏为著,坊间选本或以其言利屏之,不知此实管氏之真本领,而理财又强国之要图,无庸讳言。初非如《轻重》诸篇之为后人伪托,不可信也。本编于此类文之入选,皆自信有独见,不随陋俗为转移。读者幸深体斯意。

《汉志》列《管子》于道家,隋唐志列之法家,均各有见。汉殆以治心标术,与老庄同类。隋唐则以其为名法之祖,然皆非也。管子之言心术,特推治术所本,以道化民,致道于用,而实不与老庄虚无同趣。至比此书为申韩之先驱,斯鞅之嚆矢,则更拟不于伦。管子虽不讳言法,而亦不专重法。其四维范民之说,决非持法者所有事也。然则管子特一政治家耳。立国以民为本,导民以富为先,稍有政治常识均能见及。而管子谆谆推说,知非欢虞小补之为学者,诚即是而得治国之猷蕴未来之措施,未始非吾国前途之一助也。

注《管子》者,仅唐之房玄龄,或谓尹知章托之。然讹谬错杂,穿凿附会,黄震《日抄》论之详矣。后由刘绩间为补定,多所发明,而近刻本实又舛误。兹编一以房注为主,其有字句太奥,释义未尽者,为参他说正之,非敢蹈向壁虚造之讥,实以彰往哲之微言,期省学子探索之劳,而相与共明古旨也。

评语注意于内容、形式两项,切实指示,不为浮浅敷衍之谈。标点新旧兼用,一如丙部他书之例。

《管子读本目次》如下:

《牧民篇》《形势篇》《枢言篇》《兵法篇》《大匡篇上》《大匡篇中》《大匡篇下》《中匡篇》《小匡篇上》《小匡篇中》《小匡篇下》《戒篇》《参患篇》《心术篇上》《心术篇下》《白心篇》《治国篇》《内业篇》《小问篇》《九守篇》《桓公问篇》《弟子职篇》《海王篇》

陈和祥《管子读本》正文没有注释,有标点。在栏上有论评。如在“右国颂”节栏上有:“治国之法,尽于是矣。”“读此犹想见当时醇朴之风。”在“右四维”节栏上有:“固国本在制民之行,制行以四者为尤要。柳子致疑似未能通变。”篇后有评有注,如《牧民》篇评曰:“文条达,语精凿,夷吾霸齐政策尽在于此,洵所称天下才也。”注释部分对文字进行批注。注释比较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