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振东《管子译注》

第十九节 耿振东《管子译注》

耿振东《管子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4月出版,本书属于《中国古典文化大系》丛书。

此本首为《前言》,其次为《目录》,其次为《管子》正文。

《前言》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管子》是托名春秋前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一部著作。说它托名,有两层意思:一是《管子》并非管仲本人所著,二是《管子》又与管仲本人有密切联系……

多数人认为,《管子》是管仲学派的著作。……《管子》具备了以下特征:一、一流的学术品质。……二、积极的从政意识。……三、博大的文化内涵。四、不凡的理财之术……

战国时期,管仲学派的著作开始在齐国内外散布传播。……《管子》总计八十六篇,分别是“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九篇,“短语”十八篇,“枢言”五篇,“杂篇”十三篇,“管子解”五篇,“轻重”十九篇。……“经言”“内言”比较接近管仲思想,其中或许保留了管仲的一些治世言论。其他篇章,多是管仲学派对管仲思想的发展演绎,更多地反映了战国百家的学术面貌……

本书以上海涵芬楼影宋刊杨忱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历代学者的诸多研究成果。

目录包括三十五篇《管子》篇文,篇目如下:

《牧民》《形势》《权修》《立政》《乘马》《七法》《版法》《幼官》《五辅》《宙合》《枢言》《八观》《法禁》《法法》《兵法》《中匡》《小匡》《霸言》《君臣上》《君臣下》《小称》《白心》《水地》《四时》《治国》《内业》《小问》《入国》《桓公问》《弟子职》《海王》《国蓄》《轻重乙》《轻重丁》《轻重戊》。

在《管子》正文部分,首先是篇名;其次是“题解”;其次是原文,按照段落划分,每节之后是“注释”,对正文进行解释;其次是“译文”,语言典雅流畅。精彩处是“题解”部分,对篇题做出解释,解释了篇文的含义,对本篇的重要价值做出判断,对篇文内容特点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与其他研究《管子》者不同,颇有新意。如《牧民》篇的题解:“牧民,就是统治、蓄养人民。它作为《管子》的首篇出现有特别的含义,说明《管子》这本书主要讲述为政者应如何治理国家。《牧民》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它提出的许多观点,如‘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禁文巧’‘授有德’‘严刑罚’‘信庆赏’‘量民力’‘顺民心’,不仅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且成为后人为政治世的指导性思想。《牧民》在《管子》一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可以说,读懂了《牧民》,就把握住了《管子》的精神实质。《牧民》不仅思想博大精深,文字的艺术表现力也很强。篇中多对偶用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多用排比加顶真的复合修辞,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环环相扣,显示出文章内在的逻辑性。这种艺术风格,在后面的文章中亦多有体现。”

耿振东《管子译注》篇目共有35篇,前节李山译注的《管子》篇目有41篇。两《管子》书篇数不同,选择篇文亦有差异。除二书共有的26篇《管子》篇文,耿振东《管子译注》较李山译注的《管子》多《幼官》《中匡》《桓公问》《海王》《国蓄》《轻重乙》《轻重丁》《轻重戊》8篇。

李山译注《管子》较耿振东《管子译注》多《重令》《大匡》《霸形》《问》《戒》《参患》《制分》《侈靡》《心术》《五行》《任法》《正世》《禁藏》《度地》《地数》《轻重甲》16篇。

《幼官》篇是理解《管子》的重要部分,本篇选入《管子译注》,非常有价值。李山译注《管子》选入《侈靡》篇,则是此书的亮点。此外,《管子译注》“轻重”部分选入《海王》《国蓄》《轻重乙》《轻重丁》《轻重戊》5篇,李山译注《管子》,“轻重”部分选入《地数》《轻重甲》2篇,表明他们对“轻重”部分的理解侧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