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所拥有的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属于流动资产。从其内容来看,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作为普遍可接受的支付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监督和控制。
(一)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现钞。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资产,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在使用现金时,必须在国务院颁发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现金。开户单位日常零星开支需要的库存现金,由开户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企业在办理有关现金收支业务时,应当遵守有关规定。
企业应设置“库存现金”账户对库存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进行会计核算。
企业应当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按顺序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出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支出合计额与现金结余额,并将结余额与实际库存额相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企业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或财产清查时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二)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或金融机构的款项。银行存款的管理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开户管理及结算管理两方面。
企业应根据相关规定,在银行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等。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存款账户,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企业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时,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银行支付结算的各项结算纪律。结算按支付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两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目前企业发生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可以采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支票、银行卡、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证结算方式,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企业应设置“银行存款”账户对各类银行存款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进行会计核算。
为了及时反映和监督银行存款的收支情况,企业应按开户银行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有关收、付款凭证按业务发生顺序逐笔进行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企业每月应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以检查银行存款收付及结存情况。即使双方记账都没有错误,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也可能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记账错误;二是存在未达账项。如果有未达账项可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整。
(三)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包括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一样,是企业可以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其他货币资金同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一样,同属于货币资金,但由于其存款地点和用途不同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应单独进行会计核算。
为了反映各种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情况,企业应设置“其他货币资金”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在该账户下,可按其他货币资金的具体内容设置“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