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以表明企业获得现金能力的会计报表。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也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具体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现金等价物的概念和范围: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通常指自购买日起3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即到期或即可转换为已知现金的投资。
(三)现金流量的分类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的概念用的是“排除法”的定义方式,即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以及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正表部分的编制方法
在正表部分,要分段揭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较多,既可以采用同步循环法——即在业务发生当时将涉及现金流量的部分予以归类,待期末汇总;也可以采用分析填列法、工作底稿法、T型账户法等期末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学生应重点掌握同步循环法和分析填列法。
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有“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种列示方法,我国现金流量表正表部分采用的是直接法,补充资料部分则要求按间接法列示。
2.补充资料部分的编制方法
主要是按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间接法,是指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应收应付等项目和不属于经营活动损益的项目,据此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