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固定资产折旧

三、固定资产折旧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的成本费用。

总体来说,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原价一般作为折旧的基数;(2)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是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二)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单独作价入账的土地。

(三)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可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额在固定资产整个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分摊的折旧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其中,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是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折旧率的计算如下: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预计总工作量中平均分摊,每个会计期间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某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应计提折旧额

上述“工作量”可以是小时数、产量数、行驶里程数、工作台班数等。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改为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在剩余两年内平均分摊。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在这种折旧方式下,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提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于直线法加快了固定资产折旧的速度,以便使固定资产成本加快得到补偿,所以被称之为加速折旧法。

(四)折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可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内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因此,企业各月计算提取折旧时,可以在上月计提折旧的基础上,对上月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调整后计算当月应计提的折旧额。其计算公式为:

计提折旧时,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即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