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的员工需要怎样的管理者
不久前,盖洛普公司发布了他们对千禧一代员工职场诉求的研究结果。千禧一代,即1980—1996年出生的一代人,也就是现在已经步入职场并逐渐成为主力军的“80后”和“90后”。他们相比“60后”和“70后”,成长在更好的生活环境中,拥有更好的教育背景,有更高的追求也更有个性,同时也有着不同于前辈的职场诉求。这些诉求给管理者们带来了挑战,那么他们的职场诉求是什么呢?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一代年轻的员工呢?
盖洛普研究发现,年轻一代的员工相比他们的前辈而言有不同的职场诉求、他们更关注工作的目标和使命,而不仅仅是薪酬;他们更希望通过工作达到自我实现,因而更关注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弥补不足;他们更关注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他们习惯了互联网的速度,因而希望得到有关自我表现的及时有效的沟通,而不是一年一次的绩效考评;他们期望自己的经理人是陪伴自己职场生涯旅途的教练,而不是裁判。盖洛普还发现这些年轻员工的另外一个特点,即他们更容易频繁地跳槽,以获得上述诉求的实现。那么,如何才能满足年轻一代的诉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并为企业留住明星员工呢?
盖洛普通过研究发现,全球的优秀经理人有一个共同的管理特点,那就是教练式的管理。不是成为员工的上司、老板,而是成为他职业生涯旅途中的教练,发现员工的才干,把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最大化地激励他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和企业带来价值。
相反,传统风格的管理者则经常抱怨员工能力不足,缺乏干劲。他们要么看不到员工的优势,要么看到了也不善于把员工匹配到他最擅长的任务上。教练型的管理者能激励团队成员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优势,并能够让个人才干在团队中得以放大和凸显,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效果。
现代企业必须快速反应,敏捷迭代,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层级繁多的金字塔形组织正在转向扁平化。因此,管理者也必须从以往吹哨子发口令的指挥型管理向支持型赋能型领导风格转变。
现代的管理者需要培养教练式思维,成为员工愿意信赖的支持者,发现员工的优势,激发员工的干劲和激情,打造赋能型的团队和组织;要有开放的心胸,开阔的眼界,锐意进取,在管理之路上持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