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寻式启发为方式
探寻式启发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技术,在优势教练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要。优势教练在认证学习的过程中,已经了解到很多才干组合可能会展现出的个体思考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并且知道才干的诸多特性,所以在拿到客户的报告后,会自然而然地给出一些假设。
我个人认为有一些假设是必要的,但在辅导过程中,还是要抛开假设,放空自己。那么假设的作用又在哪里呢?体现在两点:一是假设让我们保持对才干属性的敏感,并更容易从客户的经历和感受中寻找到才干的作用。比如,客户觉得自己很“排难”,但“排难”却排在最后,觉得很不服气。那么,我会请他描述他是怎样去排难的,结果会发现其实不是“排难”,而是“责任”和“成就”在帮他解决问题,使他成为大家的求助对象,在公司是这样,在家庭也是这样。同事和亲戚都爱找他,他还不好意思说不,觉得很累,但又不好意思推脱,时间一长就成了大家公认的“排难”能手。但其实他是出于责任,而不是真的享受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二是假设会帮助我们形成更好的问题。好的问题会更深层次、多角度地帮助客户认识自己。比如,一个客户战略思维领域的才干很多,而执行力领域偏少,我会好奇,这些思维才干如何助力她的两份截然不同的工作?她则意识到以前做咨询顾问时比较享受并得心应手,现在自己则特别欣赏执行力强的下属,并有意招聘这样的下属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前几任经理所不具备的,这是老板比较欣赏自己的原因,也是自己目前非常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这样的一个问题,会帮助客户历史性地思考自己的才干,获得更全面的自我认知。
无论第一点还是第二点,在会谈时,都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探寻式的启发。不下定论,不做暗示性的引导,而是和他一起探寻一个问题的可能答案。我们可能有一些假设,但问的问题要避免让客户猜到这些假设。比如,上面的问题,如果我的假设是战略思维能力强的客户一定更喜欢做咨询顾问,而不是行政经理,那么显然就太武断了。或者如果我直接这样提问:这么多战略思维的才干应该很有助于做咨询顾问,而执行力的不足您是如何弥补呢?这就会产生消极的暗示,让客户觉得自己的确有这样一个明显的弱势存在。事实上,不影响客户成功的非优势才干是不会一定成为弱势的。尽管在我咨询过的很多客户中,执行力才干是他们渴望的才干或者令他们抓狂的才干,但显然并不是所有客户都有这种体验。故而,在会谈过程中,我常常会使用这样一些探寻式的教练话术:
“这样的才干组合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些人际关系领域的才干是如何助力您的工作的?”
“我非常好奇,您这么快就晋升了,是什么才干帮助您取得这么多成绩的?”
“您以行动力著称,那么您是怎么有效地规避可能的风险的呢(对‘行动’前五,‘审慎’后五的客户)?”
……
所以,优势教练一定不要主观武断,应多使用探寻式的提问去帮助自己更加客观中性,并在提出问题后期待你所预期的或令你惊讶的意外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