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指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规范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使其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达到某一认可的医学专科中合格医师的应有水平。住院医师培养是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阶段,是临床医师提高实际诊断和治疗能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其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的有效平台。

美国是最早开展住院医师培训的国家。1876年外科主任霍斯德医师创建了美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之后逐步完善并形成了目前以毕业后医学教育认可委员会(ACGME)为指导,由各住院医师审核委员会(RRC)分类管理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通过对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行训练以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临床医师。以“培养标准高、要求严、年限长”著称的英国医学教育也有一套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许多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均已建立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培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临床医疗质量。

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由北京协和医院开展,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制度化的住院医师培训相比,我国的住院医师规培工作始终处于医院、医学院校各自为政的自主培养状态,并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培训制度。所谓住院医师规培制度,就是要把住院医师培训纳入制度化的路径,在统一入口、统一出口、统一培训周期和培训内容的条件下,使医学生在执业前得到相对一致的训练,从而获得从业所需的符合标准的基本技能、基本医疗规范和从事临床工作必要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通过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试点,开始了对住院医师规培制度建立的摸索。直到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总体要求,我国住院医师规培的制度建立工作正式进入各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议程。根据国家文件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了本地医院规培基地的申报工作,部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还进行了区域范围内规培基地的审定。此后,部分省级行政部门在原卫生部工作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住院医师规培的实践经验,出台了本地的工作指导意见。各地对住院医师规培的政策探索取得了显著进展。

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单位人”规培模式,上海市于2010年2月开始进行“行业内社会人”形式的住院医师规培工作,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毕业生参加系统规范的临床技能培训。本研究主要是对上海模式进行外部评估,总结和梳理上海近年来的工作做法和经验,为促进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建议。

黄葭燕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