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效果的同质化分析(群体水平)

三、规培效果的同质化分析(群体水平)

此部分采用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因变量为住院医师的能力提升评分,在控制住院医师的个人社会特征、对规培政策的认知和支持程度等因素后,分析规培群体的特征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规培群体(包括规培医院等级、规培医院所属系统、规培医师所在专业)和住院医师个人作为两个层次进入模型。本研究共运行了3个多水平回归模型,具体结果见表137。

表137 住院医师规培效果的同质化分析结果(多水平)

注:①*P<0.05;**P<0.01;②21个专科也作为控制变量放入各模型中,基本没有统计学意义,故不呈现具体结果;③括号中为标准误差

模型分别分析医院等级层面(模型2)、医院所属系统层面(模型3)和不同专科层面(模型4)中各因素与能力提升评分的关联性。这3个多水平回归模型运行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相似。各群组层面方差均接近零,各医院等级、所属系统和专业之间的不同无法解释个人层面评分存在的方差,表明医院等级、所属系统和专业没有群体效应(组内相关系数均接近0.00%,P=1.000),即住院医师的能力提升与所在医院的特征(包括等级、所属系统)以及专科之间没有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不同规培群体的规培效果基本达到同质化。但是,能力提升与规培的年限、住院医师对政策的认知程度呈正相关。

此外,考虑到各医院在不同专业上有各自侧重,且在模型1~4中观察到个别专业与对照组(内科)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故本研究以专业作为分层变量,划分子样本后,分别运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专业内,不同医院等级或医院所属系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住院医师的能力提升。结果显示(表138),在绝大部分专业上,不同级别的规培医院之间(以二级综合医院为对照)呈现了较一致的规培效果。只有在影像学专业方面,三级综合和三级专科医院的影像学专业住院医师对能力提升的评分低于二级综合医院的住院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大部分专业在不同所属系统中(以复旦系统为对照)也基本呈现了较一致的规培效果。只有个别专业存在系统之间的差异,如二军大系统的全科医学科、交大系统的急诊科、复旦系统的麻醉科的规培效果好于其他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军大系统的临床病理科和同济系统的耳鼻喉科的规培效果略差于其他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38)。

表138 不同专业内医院特征与规培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续 表

注:①*P<0.05;**P<0.01;②a:调查年份、年龄、性别、培训地点、学历、对规培内容及要求的了解程度、对规培政策的支持程度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③d:缺失值;④e:样本量不足;⑤括号中为标准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