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带教老师的管理情况
1.岗前考核情况
带教老师岗前考核方面,82.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医院或科室统一的考核后获得带教资格的,但有17%的带教老师是通过科室指派或自愿报名的方式上岗,但没有岗前考试(表23)。不同系统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0)。
表23 带教老师的岗前考核情况
χ2=11.791,P=0.430
2.师资培训情况
在师资培训方面,66%的被调查者接受了医院安排的统一培训,26.9%的被调查者接受了科室的培训。
在医院或科室进行的师资培训内容中,“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住院医师基本政策介绍”占80%左右,“带教的技巧和方法”为59%(表24)。
表24 医院或科室进行培训的内容情况
接受过培训的带教老师中,98%的人认为培训对自己的带教工作有一定帮助或有很大帮助。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与带教老师对师资培训的态度无关(ρ=0.000,P=0.998)(表25)。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系统带教老师对师资培训的认可态度没有统计学意义(H=6.458,P=0.167)(表26)。
表25 带教老师对师资培训的认可态度
ρ=0.000,P=0.998
表26 不同系统带教老师对师资培训的认可态度
H=6.458,P=0.167
在可能的其他培训方面,44%的被调查者还提出,除医院安排的培训外,应提供到国外或外院参观交流的机会。24.7%的被调查者还提出了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包括教学理念、具体教学方法、论文指导、英语培训、敏感事务培训、人文培训等(图6)。
图6 可能的其他培训内容
3.配套政策情况
被调查者中,11.47%的人反映所在机构对于带教工作没有出台相应的师资管理办法。大部分的规培机构都出台了师资管理办法,近54%的被调查者所在机构出台了对带教老师进行精神鼓励的政策,近47%的被调查者所在机构出台了对带教老师进行物质鼓励的政策,27%的被调查者所在机构将带教工作与带教老师的职称评审进行挂钩(表27)。
表27 不同系统规培医院出台师资管理配套政策的情况
χ2=80.595,P=0.000
不同系统培训医院出台师资管理配套政策的情况调查显示,交大系统中11.64%的被调查者所在规培机构没有出台相应的师资管理政策,远高于其他系统的被调查者。复旦系统的配套政策主要是将带教工作与“精神鼓励”挂钩;同济系统的配套政策以“物质鼓励”为主;二军大系统和中医系统的配套政策中,既有“物质鼓励”,也有“精神鼓励”(见表27)。各系统之间的配套政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88%的带教老师对这些激励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对自己的带教工作有促进作用(表2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带教老师对激励政策的态度没有差异(ρ=0.080,P=0.083)。
表28 不同学历的带教老师对激励政策的态度
续 表
ρ=0.080,P=0.083
对带教情况定期考核方面,85%的被调查者提到所在单位有进行定期考核(表29)。不同系统的定期考核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734,P=0.220)。
表29 不同系统规培医院对带教情况进行定期考核的情况
χ2=5.734,P=0.220
对带教工作进行师资补贴方面,66%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此类补贴(表30)。不同系统间比较,复旦系统和二军大系统没有相应师资补贴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6%和44%,同济系统师资补贴普及程度最高(占82%)。不同系统是否有相应师资补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96,P=0.000)。
表30 不同系统规培医院进行师资补贴的情况
χ2=33.196,P=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