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

18世纪

西班牙人创制了西班牙折刀 西班牙折刀起源于伊比利亚半岛。它是一种单刃刀。刀通常长15~20厘米,有些可长达20厘米或更长。它的刀身由一个簧片锁定,通常通过拉动一个环或链来推开簧片,释放刀身,也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将刀身收回到刀柄中。狭长的刀柄多为弯曲状。刀柄大多包铁并以鹿角、牛角为装饰。在北美地区,这种刀也被当作一种经典的格斗刀具。

西班牙折刀

1718年

普克尔发明了普克尔手摇回转式单管九发枪 普克尔手摇回转式单管九发枪是于1718年由英国人普克尔(Jams Pauckle)发明,现仍陈列于伦敦塔内。一般而言,普克尔枪安于三脚架上,枪身由前部一支主枪管和后部安于转盘的9个弹膛组成;每个弹膛都能装填一发枪弹,安有一个燧发枪机;转盘后部有一个摇柄,转动摇柄,可使9个弹膛依次对准并伸入主枪管内,使之完全贴合并严密封闭,不使气体外泄;待9个弹膛内的枪弹依次射毕,拧出后再重新装弹射击。1723年3月31日,《伦敦时报》报道了普克尔枪试射2天的情况,7分钟共射63发弹丸,平均每分钟射9发,即轮回一圈,比同期击发步枪的射速快4~5倍。

普克尔手摇回转式单管九发枪

1742年

B.罗宾斯出版《炮术新原理》 《炮术新原理》由英国人罗宾斯(Benjamin Robins)于1742年所著。罗宾斯是著名的火炮学家,于1707年出生在巴斯,1742—1743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著名的论文《炮学新原理》,论述了弹道理论,指出空气阻力比通常设想的要大得多。之后,他向皇家学会提出了线膛炮的重要性。他指出:枪炮弹在膛内运动时,由于摩擦与碰撞,会发生不规则的旋转运动,使弹丸射出后发生偏转,妨碍命中精度,而枪炮弹在精密制造的线膛枪炮内运动时,膛线会“不断修正”弹丸在飞行中的轴线,使弹丸沿着目标飞行,达到提高命中精度的目的。因此,他积极建议采用线膛枪炮。同时,他还论证了采用长弹的优越性。1747年,罗宾斯还提出了一个原理:不论火炮口径的大小,装药量为弹重三分之一的炮弹对火炮的损害最小、射程最佳,过大的装药量并无多大作用。

1748年

清朝工匠创制九节十成炮 九节十成炮是清朝初期制造的一种特型火炮,是清军在金川之战中使用的。此炮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894《工部·军火·铸炮》中有所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平定金川,清廷制九节十成炮,铜铸。前分九节后加底,各有螺旋以便分负涉险,用时合成。具体而言,其重自七百九十斤至七百九十八斤;长自五尺一寸至六尺九寸;用药自一斤四两至一斤八两;铁子二斤八两,载以四轮车;长六尺一寸;中加立木,半规以承炮;立木左右为铁柱,夹炮;右柱长倍左,曲向前。加立表以为准。由此可见,这是当时工部专为山地攻坚作战而铸造的特种火炮,炮身与炮车都与其他火炮不同。阿尔泰因知其作用而于乾隆三十三年铸造了10门,并于乾隆三十六年携带几门至金川前线。它的炮身分为9节,各节长短粗细相同,每节一端刻有阳螺纹,另一端刻有阴螺纹,使用时将各节相继旋接,组成炮身。

九节十成炮

1757年

约翰·马勒出版《火炮论》 《火炮论》是于1757年由德国火炮研制家约翰·马勒出版的。约翰·马勒(John Malle,1699—1784)于1741年任英国乌里治皇家军官学校校长。1757年,马勒所著《火炮论》(又译作《炮兵学》)出版。马勒认为:炮弹的装药量过多,火炮就不易机动。他经过多次试验后指出,任何一门火炮,其长度为口径的21倍,装药量为弹重的一半,其射程较大于或小于这一比例的装药量都要远。他还推算出野战炮的长度为口径的14倍、舰炮的长度为口径的15倍,是火炮设计的最佳参数。

1764年

圣·艾蒂安兵工厂创立 圣·艾蒂安兵工厂(Manufacture d'Armes de Saint-Étienne)位于法国东南部的卢瓦尔省的圣·艾蒂安市,在中世纪就以刀剑制造中心而闻名。1764年,在阿登省沙勒维尔皇家军火制造(Royal Arms Manufacture of Charleville)的管理下,圣·艾蒂安的皇家军火制造公司正式成立。

法国大革命期间,圣·艾蒂安兵工厂每年的武器产量是12 000件。1838年,为了满足拿破仑扩张的需求,工厂的武器年产量提升至30 000件。1864年,现代化的厂房在圣·艾蒂安兵工厂建立,公司从1866年开始生产著名的夏塞波步枪,其设计者为安东尼·阿方索·夏塞波(Antoine Alphonse Chassepot,1833—1905)。夏塞波步枪全长130.5厘米,枪管长度79.5厘米,重约4.6千克,口径11毫米,射击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可达800米。1866年,夏塞波步枪被选为法国陆军制式装备,一年后在门塔纳战场上首次现身就重创了加里波第(Garibaldi G.,1807—1882)率领的意大利军。而在普法战争(1870年)中,虽然法国最后败于普鲁士,但是夏塞波步枪在性能上完胜德国装备的德莱赛步枪。夏塞波步枪在枪栓表面安装了防止气体泄漏的橡胶闭气套,密封性强于德莱赛步枪,所装弹药的火药量也更大,这就使步枪拥有更高的初速和更远的射程。战后,德军换装了大名鼎鼎的毛瑟步枪,其原型同样是夏塞波步枪。

格拉斯步枪

1874年,圣·艾蒂安兵工厂开始生产夏塞波步枪的改进型格拉斯步枪。格拉斯步枪由巴西莱·格拉斯(Basile Gras,1836—1901)设计,被法军列装,还被希腊、智利、摩纳哥、越南等国家的军队使用,该枪也是日本第一种制式步枪村田步枪的原型。在1886年被勒贝尔步枪取代前,格拉斯步枪一共生产了约40 000支。1886年圣·艾蒂安兵工厂生产的勒贝尔步枪是世界首款使用无烟火药的武器,由沙太勒罗兵工厂研制,勒贝尔步枪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磨炼中成为一代经典枪械,直到1920年才停产,一共生产了约280万支。

1936年,法军正式装备了圣·艾蒂安兵工厂研发的MAS36手动步枪。一战后,法国从各国使用的步枪中总结经验,借鉴了包括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后端闭锁枪机、美国M1917步枪的觇孔式瞄准具以及德国毛瑟步枪的5发双排固定弹仓等优点,从而设计出这把性价比极高的步枪。但MAS36的列装工作受到预算的影响,在二战期间,法军仅装备了250 000余支,且主要供前线部队使用,其余部队手上的仍然是落后的勒贝尔步枪和贝蒂埃步枪。MAS36手动步枪在军中一直服役到20世纪60年代,后来还被改装为狙击枪和民用猎枪。

1944年末,圣·艾蒂安兵工厂开始研制新型步枪,该枪于1949年被确定为法军制式装备,并被命名为MAS49式步枪,其改进型为MAS49/56式步枪。MAS49/56式步枪相比MAS49式步枪,枪身更短,质量更小,并且增加了刺刀,以提升机械化部队和空降部队使用时的机动性。MAS49式步枪长1 100毫米,其中枪管长580毫米,重4.7千克,而MAS49/56式步枪长1 020毫米,枪管长525毫米,重4.1千克。该系列步枪设计巧妙,操作简便,易于分解。MAS49/56式步枪一直到1978年才停止生产,到1990年完全退出现役。

FAMAS自动步枪

1971年,圣·艾蒂安兵工厂被法国政府合并为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随后工厂又研发了法国下一代制式步枪——FAMAS自动步枪,FAMAS是法语“圣·艾蒂安所生产轻型自动步枪”(Fusil Automatique,Manufacture d'Armes de Saint-Etienne)的缩写。它的结构极有特色,枪机被置于枪托内,从而大大缩短了枪的长度(总长757毫米);抛壳方向可以左右两边变换,以防左撇子射击时被弹壳击中;还具有单发、三发点射和连发三种射击方式。FAMAS自动步枪随法军参加了海湾战争,其射速快、弹道集中的特点被军方称赞。但其载弹量少(25发)、射击时噪音大、抛出的弹壳和烟雾会影响使用等问题也广为诟病。2001年,圣·艾蒂安兵工厂正式关闭,一代制枪名厂就此画上句号。

1776年

“海龟号”潜艇

大卫·布什内尔建成“海龟号”潜艇 美国耶鲁大学的大卫·布什内尔(David Bushnell)建成“海龟号”潜艇,通过底阀加水至水箱,可使艇潜至水下6米处,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艇上装有两个手摇曲柄螺旋桨,使艇获得3节左右的速度和操纵艇的升降。艇内有手操压力水泵,排出水舱内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携一个能用定时引信引爆的炸药包,可在艇内操纵将其放于敌舰底部。艇内部仅容纳一人操作方向舵和螺旋桨。1776年,“海龟号”企图攻击英国皇家海军“老鹰号”,虽未获成功,但开创了潜艇首次袭击军舰的尝试。1776年9月7日晚,由军中的志愿者中士埃兹拉·李(Ezra Lee)驾驶“海龟号”潜艇,袭击英国皇家“老鹰号”海军战舰。然而,中士未能钻透目标舰的船身以固定火药桶,可能是木制船身太坚硬无法钻透,或是仪器碰到了螺钉或其他金属支撑物,再或是操作者未能旋紧火药桶。当他企图移动“海龟号”到船身下的另一个位置时,失去了与目标船的联系,最终被迫放弃。虽然没能击中目标,但时钟定时器在其释放了炸弹一小时之后,引爆了火药桶。这次爆炸迫使英军加强警戒,把战舰停泊在远离港口的地方。英国皇家海军在这一阶段的记录或报告从未提及此事,可能是“海龟号”的攻击更像是传说而不是历史事件。

1777年

春田军工厂成立 春田军工厂(Springfield Armory)也可称为斯普林菲尔德军工厂,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它是于1777年至1968年间制造美国军火的主要中心。目前,该地被改建为春城兵工厂国家历史遗址,是马萨诸塞州西部唯一的国家公园。春田军工厂最初作为美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武器库闻名于世,又因在谢司起义中成为交火地而名声大噪,19世纪和20世纪开始成为众多具有全球重要性的技术创新的场所之一,包括可以通用和互换的零件、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式样,以及现代商业范例。从1794年到1968年在春田军工厂生产的众多枪械模型被称为“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M1式加兰德步枪、M14自动步枪、M1911半自动手枪等。

春田军工厂

1779年

威尔逊发明舰用回转式七管枪 舰用回转式七管枪是于1779年由英国人威尔逊(Jams Willson)发明的。这种舰用回旋式7管枪,可装设在帆桨战舰的甲板上,供狙击手射击敌人使用,被英国皇家海军所采用。这种枪的单管长约0.91米,重5.44千克。7支枪管焊在一起,1支居中,6支绕其周围并行组合。引爆药池有一个接触孔,这个接触孔通穿中心枪管的弹仓,从这里又以辐射形式发出,通向周围6支枪管的通道,进行齐射。

1786年

C.莱特发现硝酸钾的不可替代性 1786年,法国化学家莱特(Cloude Bertho Let,1749—1823)曾经用氯酸钾(KClO3)和过氯酸钾(KClO4)代替硝酸钾试制火药,以增强火药爆炸的强度,但增加了制造火药的成本和危险性。他又用硝酸钠代替硝酸钾试制火药,虽然可降低成本,但是这种火药吸湿性较大,不利于贮存,所以也没有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