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

1971年

EA-6B综合电子战飞机

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研制EA-6B综合电子战飞机 EA-6B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EA-6A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4座舰载电子干扰机,1966年开始研制,1971年服役,主要通过压制敌人的电子活动和获取战区内的战术电子情报来支援攻击机和地面部队的活动。在美国国防部决定1996年使用空军的对敌防空抑制(SEAD)武器系统的F-4G飞机退役之后,作为美军唯一的支援干扰平台,海军的EA-6B电子战飞机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一直服役到2015年。目前,美国每个航母编队的舰载机群至少配备有四架EA-6B综合电子战飞机,为舰载机群作战提供电子支援、电子攻击和电子防御,掩护其完成作战任务。EA-6B的电子对抗能力:同时识别15个威胁目标,能使用5个干扰吊舱对64赫~18千赫波段的多部雷达实施压制性杂波干扰和无源干扰。在科索沃战争中,EA-6B电子战飞机完成了破坏南联盟的综合防空系统、干扰通信链路以及摧毁防空武器系统的任务。在整个作战期间,EA-6B支援任务很艰巨,以确保北约战机对目标攻击。空军的EF-111退役后,机载电子干扰支援任务全由EA-6B承担。为了增强其作战能力,美国国会于1996年提供了改进的20架EA-6B飞机。此外,美海军将其后续机EA-18G的研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2003年11月18日,美海军为EA-18G项目开了绿灯,着手进行新飞机的系统设计和研制。

1973年

美国国防部开始部署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12月开始部署的一种卫星无线电定位、导航与报时系统,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它是由美国军方耗资120多亿美元,历时20多年研究开发完成的,被称为美国继“阿波罗”登月飞船和航天飞机之后的第三大航天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为全球范围内的飞机、舰船、坦克、地面车辆、步兵、导弹以及低轨道卫星、航天飞机等提供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此外,系统还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信等一些军事目的。GPS导航系统由导航星座、地面台站和用户定位设备三部分组成。导航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21颗为工作星、3颗为备用星,每颗卫星重845千克,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每个轨道平面均匀分布4颗卫星。地面台站是整个系统的中枢,由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及通信辅助系统组成,由美国国防部JPO管理。它由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控站组成,其任务是跟踪和监视卫星并保证卫星导航数据的准确。用户部分则是适用于各种用途的GPS接收机,GPS用户接收机由主机、电源和天线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播发的定位信息。GPS定位精度可达15米,测速精度为0.1米/秒,授时精度为100纳秒;民用定位精度约100米,测速精度为0.3米/秒。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已布设完成。目前,美国还在进一步探索新的GPS体系结构以研发第三代GPS系统(GPS-Ⅲ)。GPS-Ⅲ将改变旧的GPS体系结构,新研制的卫星分辨率比目前卫星高10倍,设计寿命为15~20年。GPS-Ⅲ的抗干扰能力比现有系统提高100~500倍,并采用最先进的加密技术。

1975年

美国开始研制贫铀弹 贫铀弹(铀合金弹)是以贫铀合金为关键材料制成的炮弹,主要是指由含有钛的贫铀合金穿甲器组成的各种口径炮弹(包括炸弹和导弹)。这种武器以高密度、高强度的贫铀合金作弹芯,利用了贫铀的致密性和自燃性,使其具有独特的杀伤威力。它击中坦克等装甲车辆后,巨大的撞击力,可以产生高温,使铀燃烧,降低装甲局部强度,破甲而过,杀伤车内人员和内部设备。贫铀的致密性可用于增强贫铀弹的穿甲性能,而贫铀的自燃性可用于增加贫铀弹的穿甲和破甲后效。虽然贫铀弹主要用来攻击装甲等坚固目标,对人的杀伤只是一种附带杀伤,但是,由于贫铀中的238U和微量的235U都是放射性物质,所以贫铀弹有微弱的放射性,对人体有害,会给环境造成污染。贫铀弹爆炸产生的粉状物,通过呼吸或通过细小的伤口进入人体,可沉积于肺部达数年之久,造成肺部的辐射损伤,可能诱发肺癌,还可能容易引发包括白血病在内的许多癌症和一些肝脏、神经系统疾病。美国已生产和装备四种填有贫铀材料的炸弹:专门用于反坦克的穿甲贫铀炸弹,每一颗弹含铀材料3.2千克;专门用于攻击坚固的建筑物的炸弹,弹长6米,每一颗弹含铀材料100千克;贫铀子母炸弹的子弹,弹质量500千克,用来攻击装甲目标;专门用于摧毁机场跑道的含铀集束炸弹,弹质量600千克。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大规模使用了坦克贫铀炮弹和A-10空地攻击机的贫铀炮弹、贫铀穿甲弹等贫铀武器,从伊拉克装甲部队的损伤情况看,贫铀弹的穿甲及后效作用非常显著。据悉,海湾战争美军使用贫铀弹超过80万枚,总计约320吨。在随后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仍然大量使用了贫铀弹,并将许多贫铀弹残片遗留在战场,使得所在国家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贫铀弹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正逐渐被许多国家和民众所认识,在战场上使用贫铀弹的危害日益凸现出来。

贫铀弹

1976年

英国皇家装甲研究院研制乔巴姆复合装甲 1976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公布了英国皇家装甲研究院成功研制“乔巴姆”复合装甲的消息。由于坦克装甲厚度的持续增长,至20世纪60年代,坦克质量已经接近极限值,这给坦克的机动能力带来巨大的挑战,也为复合装甲的发展带来了历史契机。乔巴姆复合装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乔巴姆装甲是一种多层结构的复合装甲,两边是优质合金钢装甲,中间是陶瓷装甲,能够有效应对破甲弹的攻击,使得“甲-弹斗争”的天平第一次向装甲一方倾斜。最近20年以来,复合装甲得到了持续的发展。特别是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复合装甲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目前复合装甲的非金属夹层,主要采用增强纤维和陶瓷等材料,经过高温烧结制成高硬度的陶瓷块,其抗压能力约为钢的10倍,且呈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高的强度。目前,复合材料还广泛应用于制造军用轻型装甲车辆的装甲护板。

1978年

西科尔斯基公司研制出H-60“黑鹰”多用途直升机 “黑鹰”直升机是美军普遍使用的一种多用途直升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0年中,直升机因为噪音、震动轰鸣、高油耗及需要大量维修保养设施等一直没被重视。1972年,美国陆军根据在越南作战的经验为“通用战术运输机系统”(U1TAS)计划发出了招标,以研制一种通用运输直升机来取代大量使用的贝尔UH-1“易洛魁”(俗称“体伊”)直升机。1976年12月23日,美陆军宣布西科尔斯基公司的YUH-60“黑鹰”获胜。1978年10月31日,西科尔斯基公司交付了第一架生产型UH-60A。“黑鹰”的基本型UH-60A,机身长19.76米,宽2.36米,高5.13米。UH-60A的机身为半硬壳结构,大量采用各类树脂和纤维等复合材料制造,该机最大起飞质量约10吨,空重5.1吨,空重比仅为0.5,最高速度超过300千米/时,除1名驾驶员外,机上可搭载11名士兵,紧急时可搭载19人。“黑鹰”除配备电子战装置外,还设有专门对付热导的地对空导弹的AN/ALQ-144红外干扰机。1989年10月,改进的UH-60L型投入生产,这时已制造了1 048架UH-60A“黑鹰”,包括66架EH-60A“快速定位”战场电子对抗(EQVI)探测和干扰型。在世纪交替之时,美军对“黑鹰”做进一步的改进,主要包括:换用T700-GE-701C发动机;采用与M IL-STD-1553数据总线兼容的数字航空电子设备;采用为S-92直升机研制的旋翼桨叶;加强了机身,使用高速机械加工框架,这降低了费用和机舱结构的复杂性,用新的先进的自动飞行操纵计算机(AFCC)取代旧技术的装置,并采用电传操纵装置(FBW);采用先进的发动机排气红外抑制技术;采用可挂载外部油箱。黑鹰主要执行向前沿阵地运送突击部队和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的任务,有时也用于从战场抢救伤员。

H-60“黑鹰”多用途直升机

1979年

克劳斯·玛菲公司研制“豹”Ⅱ主战坦克 1979年,由德国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公司生产的“豹”Ⅱ主战坦克装备德军,也出口至荷兰、瑞士、奥地利、西班牙、丹麦、挪威、芬兰、波兰和瑞典等国家。“豹”Ⅱ有A1、A2、A3、A4、A5和A6等多种改进型。“豹”ⅡA1主战坦克战斗全重55.15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1门120毫米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2发。火控系统为指挥仪式,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和行进间对运动目标射击的能力。动力装置为1 100千瓦的涡轮增压水冷多种燃料发动机,传动装置采用液力机械变速箱,有4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悬挂装置采用扭杆式。最大速度为72千米/时,最大行程550千米。车体和炮塔为复合装甲结构,车内采用隔舱化结构。“豹”ⅡA5主战坦克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成功,主要是在炮塔内表面安装了防崩落衬层,炮塔正面安装了呈尖禊状的防护组件。1998年,“豹”ⅡA6主战坦克面世,换装了55倍标口径的长身管120毫米滑膛炮。

1980年

美国研制出打捞救助船“卫兵”号 美国海军所有海上打捞救助作业均由打捞船(ARS)和打捞救生船(ATS)执行。70年代末美国海军为更换其近40年舰龄的“枕垫”(Bolster)(ARS-38)级打捞船,决定建造新船,执行打捞、修理、潜水作业及舰队救生、应急消防和舰船拖曳,并在上述作业活动中作为一支流动的后勤支援舰队使用。“卫兵”(Safeguard)(ARS-50)级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彼得森造船厂建造的。该级一共4艘:首舰“卫兵”(ARS-50)号1983年11月12日下水,1985年8月17日服役;“掌握”(ASR-51)号,1984年5月21日下水,1985年12月14日服役;“救援者”(ASR-52)号,1983年11月12日下水,1986年6月14日服役;“勾篙”(ASR-53)号,1984年12月8日下水,1986年11月15日服役。“卫兵”号的基本技术数据:船长77.7米,吃水5.2米;满载排水量2 880吨;船上专用设备较全,有2座MK67型20毫米炮、1部AN/SPS-55对海搜索雷达、1部ISC卡迪奥思(Cardion)SPS55导航雷达,为支援潜水作业,船上配备有减压舱及完备的减压设备。“卫兵”级设计遵循普通商船和海军舰船设计标准,但力求改善居住性,对居住舱室、船上生活服务设施,如厨房、餐室、医务室、储藏室等按新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建造。

打捞救助船“卫兵”号

苏联研制出“通古斯卡”弹炮结合防空系统 “通古斯卡”弹炮结合防空系统是苏联于8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高炮与地空导弹一体化自行式防空武器系统,西方称之为M1986式30毫米高炮,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部队的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其系统采用履带式底盘,可伴随部队提供野战防空,20世纪80年代后期投产并装备苏军驻东德部队的团属混成防空连,是某些坦克团防空营的主要装备。目前,除俄军装备该系统外,印度军队也于1992年购入54部。“通古斯卡”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具有弹、炮一体,兼具小口径高炮和防空导弹的优点,在炮塔两侧各装有一门2A38M型30毫米高射炮,各炮下方装有一部四联装导弹发射装置(共装八枚萨姆-19防空导弹),火力密度大,歼毁概率高,火炮的歼毁概率为60%,导弹的歼毁概率为65%,系统的歼毁概率为85%,对各种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火力最强的防低空机动武器系统。系统的火控系统包括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光电设备、敌我识别装置和数字式弹道计算机,能够实现搜索、跟踪、光学瞄具、导弹和火炮同车装载,火力反应快,可在行进中射击。系统防护能力强,采用全焊接结构钢质炮塔,可有效防止破片杀伤。系统机动能力强。由于采用T-72坦克的变形底盘,因此速度快,越野能力强,可伴随坦克、机械化部队作战,伴随掩护能力强。

美国陆军机动装备研究和发展中心装备M9装甲战斗工程车 M9装甲战斗工程车是由美国陆军机动装备研究和发展中心(US Army Mobility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研制的一种多用途工程车辆。该车单车造价2.1亿美元,整机重24.5吨,外形尺寸为6.52米×2.79米×2.7米,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最大爬坡能力60%,即使在松软地面上也能快速行进,最高行驶速度公路为48.3千米/时、水路为4.8千米/时,最大涉水深1.83米。该车的车体全部用铝甲板焊接,车辆前部装有刮土斗、液压操纵的挡板和机械式退料器,推土铲刀装在挡板上。该车可以通过液气悬挂装置升高或降低车辆前部,借以完成推土和刮铲动作,其推土作业能力几乎是一般斗式刮土机的两倍。M9可以完成修造反装甲部队障碍,破坏渡口和桥梁,挖反坦克壕,破坏登陆地区和飞机场,修筑坚固支撑点和运送筑障器等反机动性任务;填平弹坑和战壕,抢救战斗车辆,清除路障、树木、碎石或其他战场障碍,修建渡口、渡河车辆进出道路,修建、保养军路和飞机场等提高机动性的任务;为装甲车辆挖掘掩体、修建防御指挥所,挖防护壕,开辟射击阵地,搬运修建隐蔽所需用的器材,以及为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其他战场武器挖掘隐蔽堑壕等提高生存力的任务。

英国开始研制“石鱼”水雷 “石鱼”水雷是英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先进新型通用水雷,由马可尼水下系统公司与皇家军械厂联合研制。作为由微机控制的组合引信沉底雷,“石鱼”水雷适合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布放,布放在水深5~200米的海底,其主要使命是攻击潜艇、水面舰船、登陆艇等;可用作锚雷,布放在入水深度75~200米的海中,攻击潜艇、水面舰船、登陆艇等。“石鱼”水雷包括MK-1、MK-2型作战水雷和操雷三种,也可制成遥控水雷。其中,MK-1雷长1.5米,直径530毫米,装药量300千克,总质量530千克;MK-2型雷长2.4米,直径530毫米,装药量600千克,总质量990千克。“石鱼”水雷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外形呈圆柱形,头部呈平顶形,尾部呈半球形,主要由战斗部、标准雷尾电子部件和相应投布组件3个舱段组成。“石鱼”水雷是典型的具有预编程序、微机控制、多路传感器的现代沉底雷。其工作流程大致为:水雷布放入水中后传感器就开始测量每个传感器通道中的局部背景噪声级,水雷进入全面工作状态后,处理器核实目标并估算最近点,当目标到达最近点进入水雷杀伤范围时,处理器发出一个点火脉冲到保险器,保险器的击针撞击雷管,引爆水雷战斗部。

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普遍使用双向稳定器 火炮双向稳定器是指火炮在运动中将火炮和机枪自动稳定在原来给定的方向角和高低角上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火炮稳定器的出现,能克服坦克车体纵摇或方向变化对火炮轴线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坦克行进间射击的命中率。双向稳定器的工作原理,即是在坦克越野行进过程中,利用陀螺传感器测出火炮的角速度、偏离方向以及偏离角位移等变化,将感受到的变化量转换成电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产生一个与干扰力矩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稳定力矩,通过执行机构对火炮加上修正力,使火炮或瞄准镜迅速恢复到原定位置,从而提高了坦克在运动中的射击精度和首发命中率。

以色列军队在中东战争中使用反应式装甲 反应式装甲又名爆炸反应装甲,它由多个金属材质的盒子构成,每个爆炸盒子都是一个独立组件,盒内装有钝感炸药,一般碰撞不易引起爆炸,即使炮弹破片击中也不会起反应,然而,一旦遇到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攻击,就会引发爆炸将破甲弹或导弹战斗部产生的金属射流搅乱冲散,干扰来袭弹丸的穿甲破甲过程,达到自身防护的目的。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中东战争中,使用反应式装甲的以色列军队获得了出人意料的作战效果,其被击毁的坦克数量仅为数十辆,而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共有500多辆坦克被击毁,反应式装甲对坦克的有效防护可见一斑。

理想班组武器

美国开始研制理想班组武器 理想班组武器(OCSW)是能发射高爆榴弹的自动榴弹发射器。这是一种能显著提高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由两人操作的武器系统。美国希望用其取代MKLG式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和MZ式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并以其装备美国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等。这种理想单兵战斗武器实际上是一种口径为25毫米的榴弹发射器,火力覆盖范围可延伸至2千米,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集目标探测、远程测距和火力控制于一体,杀伤威力比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提高5~6倍。它的光电瞄准具配有热成像仪,使武器具备昼夜作战能力。该武器上还预留有接口,便于将来能与数字化战场融合。武器的自动工作方式为导气式,利用前冲击发和平均冲量原理,大幅度减小了后坐力,借助其他驱动后坐系统实现再装填。武器设计有新颖的枪机加速机构(包括齿轮和凸轮),使枪机能追上向前运动中的枪机框并推弹入膛,通过缓冲器解决了早期前冲击发自动武器的瞎火问题。该型武器可由常规材料制成,也可采用高强度钢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武器使用特点:配装三脚架使用,可实施半自动和全自动发射;采用弹链供弹,通过一个弹药适配器可实现左、右供弹。OCSW已经正式定名为XM307。试验中的XM307发射器配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并发射装有可编程电子引信的高爆榴弹。预计未来在进一步引入新材料等高技术成果后,XM307系统的体积、质量、性能等完全能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