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剖析

任务剖析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是完整的,应包含课程基本要素,并且保证每个要素的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符合研学旅行课程特征。其次,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重点突出在活动设计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设计寓教于乐、实践教育效果明显的活动。

一、明确研学旅行课程基本体例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设计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的开发工作,它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了分阶段预设,明确了一个主题活动目标及各阶段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方式、研学旅行导师的指导重点、实施的要点以及评价的建议等,也可以称作指导方案,它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基本呈现形式。

一个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主要包含以下要素:课程名称、课程介绍、课程目标、课程时长、适用对象、研学旅行导师、活动准备、活动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安全保障。

(一)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是研学旅行某个主题活动的名字,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既能传递某个活动或项目的主要信息,又能吸引读者。题目要醒目明确,要求准确反映活动主题的内容、范围以及研究的深度,切勿模糊。

(二)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要高度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预设的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设计的主要活动活项目、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以及设计者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设计意图,并阐述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健康成长的意义。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围绕中小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综合实践课四维目标的细化、具体化、操作化。课程目标的设计应该是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在设计具体目标时,应考虑通过什么方式和手段,让预设的课程目标能够在课程实施中达成。同时,要尽量设计“描述”“制作”“展示”“演绎”“绘制”“观察”“记录”等显性目标。

(四)课程时长

课程时长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时间过短会导致学生活动实践的时间不够,体验感不强,既而无法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时间过长会导致课程后半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体力不支,组织纪律涣散,教学效果不佳,同时易出现安全隐患。可以以90分钟为参照标准,可根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方式、教学对象等因素的不同而增减。

(五)教学对象

课程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论是课程内容的数量、探究问题的难易度和层次,还是活动的组织形式、安全措施和预案都应该符合设定教学对象的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纪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及成长需要。所以,切忌一个课程教学设计是整个中小学生的通用版本,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区分度。一般可分为小学低学段(一至三年级)、小学高学段(四至六年级)、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的教学需要,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细化。

(六)研学旅行导师

研学旅行导师是承担本节课具体实施任务和活动安全保障的导师或导师团队。许多主题活动的指导不是单个导师能够承担的,它需要教师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组成相应的导师团队,共同实施。并明确各自任务分工,确保课程实施能够安全有序开展。

(七)活动准备

成立活动小组。以师生共同总结和归纳的问题为依据成立活动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决定自己要参加的活动小组。由学生民主选举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的全部活动,并提出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制定活动计划。在小组长的主持下,组员对本组活动的主题进行讨论,制定本小组的活动计划。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活动主题的名称、预设的活动目标、预设的活动步骤和方法,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

(八)活动实施

活动的实施过程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明:开展什么活动、怎么开展活动、运用什么方法、时间和地点安排,要能够让学生形成富有特色的、深刻的体验。课程设计要预留活动生成的空间,要求学生对生成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方式,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总结阶段,要设计成果展示和分享。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论文、调查报心得体会、感想、日记、图片等各种资料表现,还可以采用各种文艺活动的形式,如短剧、相声、小品、朗诵、歌舞、快板书等进行汇报演出。成果分享是交流活动成果的常用方式。通常情况下,由小组成员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介绍活动的过程、收获和体会,回答同学的提问或质疑,并开展讨论。这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检阅,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促进。

(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主要分为基地(营地)对学生研学全过程的评价和学生对基地课程、服务全方位的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保障,贯穿于研学旅行全过程。依据全程性、全员性、实践性、客观性、发展性评价原则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行为、成果与创新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十)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前提,虽然有些课程资源很丰富、特色很鲜明,但如果针对学生研学的安全隐患较大,就必须暂时舍弃。任何课程开发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考虑安全的硬件保障、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足够的安全引导教师以及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

二、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实际案例分析

葛洲坝船闸体验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船说世纪工程 解密水电科技

课程介绍: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万里长江上建设的第一个大坝,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伟大的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水利枢纽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体现了我国当时水电建设的最新成就。学生乘坐长江游轮,亲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学习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历程、工程概况、船闸运行原理及建成后的重要地位及历史意义,有助于从小培养民族自豪感,建立民族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可通过体验观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价值体认:乘游轮过葛洲坝船闸,学习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历程、工程概况、船闸运行原理及建成后的重要地位及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对水利科学的认知及研究兴趣。

2.问题解决:通过乘船过闸,观察记录、合作探究,了解船闸的运行操作流程;引导学生思考游轮过闸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责任担当:通过合作探究葛洲坝建设对坝区地理环境以及生物资源的影响,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践行“长江大保护”号召。

4.创意物化:根据小组现场观察体验,结合研学旅行导师相关理论讲解,制作连通器实验模型,并通过小组成果展示,总结归纳葛洲坝船闸通航原理。

课程时长:

90分钟。

适合学段:

小学高年段(四至六年级)。

实施地点:

葛洲坝船闸航段。

接待规模:

600人。

配备师资:

每个场地配1名研学旅行导师主讲授课;配备师资(含研学旅行导师、助教)与学生人数占比≥1︰50。

教学用具:

研学手册、连通器实验器材、游轮朗诵册、互动奖品。

教学流程:

1.课程导入(20分钟)。

2.研学旅行导师为同学们简单讲解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开展安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阅读研学手册,通过文字图片资料对葛洲坝工程概况进行基本了解。研学旅行导师提出本次课堂需要探讨的有关葛洲坝工程的几大核心问题,引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葛洲坝建成及游轮通航知识。

教学过程:

(1)船进葛洲坝(30分钟)

①游轮即将驶入三江航道(见图3-1),学生于甲板列队,准备近距离观赏葛洲坝,体验水涨船高,现场提问互动(5分钟)。

图3-1 三江航道

Q1:游轮一直行驶在长江的主干道上,那为什么会有大江、二江、三江三段江面出现?

A1:在我们游轮的左前方有一座小岛,叫西坝岛,在西坝岛的左边还有一座小岛叫葛洲坝岛,要等游轮过闸后在葛洲坝的上游才可以看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江面被西坝岛和葛洲坝岛分割成了三股,从南到北依次为大江、二江和三江。

②游轮缓缓驶入葛洲坝3号闸室(见图3-2),研学旅行导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观察闸室内部结构,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完成研学手册观察记录,并思考游轮过闸原理(5分钟)。

Q2:船为什么要过船闸呢?我们现在是在长江的上游还是下游?

A2:葛洲坝横卧于长江之上,将长江拦腰截断,为了蓄水防洪,形成了上下游,且上下游之间常年有着水位落差值在20米左右的一段水域,使得船舶没有办法通航,为了保证长江航道不断航,必须要修建通航建筑来调节水位保证船只通航,葛洲坝一、二、三号船闸就是保证船只通行的通航建筑。

图3-2 葛洲坝3号闸室

图3-3 同学们观察闸门形状

观察记录1:过闸前水位

合作探究1:船闸的闸门合拢后为什么是呈“人”字形,而不是平整的“一”字形?

参考答案:闸门是利用齿轮进行开合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普通意义上的门是在一个平面上的,但船闸的闸门关闭后是一个人字形的门,主要设计原理有两点,第一是人字形的设计能把水的压力分担到两边的坝体上,起到减压的作用;第二是利用水的压力将两扇闸门越压越紧,做到滴水不漏。

④闸室开始注水,游轮随着水位升高而慢慢向上升,研学旅行导师引导同学们观察记录闸室内墙壁上的水位线变化,并让同学们在研学手册上记录所观所感,思考游轮过闸的科学原理。(观察体验10分钟)

观察记录2:升船过闸后水位__________游船爬升了__________

观察记录3:需要多长时间游轮才能过船闸呢?__________

合作探究2:你能画出或说出船是如何过闸的吗?

(2)诵读经典,致敬伟人(15分钟)

游轮缓缓驶出葛洲坝3号闸室,同学们在游轮甲板上背倚伟大的葛洲坝工程,朗诵毛主席畅游长江时写下的著名诗词《水调歌头·游泳》,祖国强盛的科技力量触动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同学们齐颂诗歌名篇,释放爱国情怀。图3-4所示为同学们朗诵毛主席诗词场景。

图3-4 同学们朗诵毛主席诗词

(3)探秘葛洲坝(25分钟)

①研学旅行导师让同学们根据体验中的所观所感,初步归纳总结葛洲坝船闸的过闸原理(5分钟)。

②展示葛洲坝船闸原理动画视频(见图3-5),研学旅行导师结合PPT深入讲解连通器原理及游船过闸步骤(5分钟)。

③科学小实验——连通器制作演示视频;研学旅行导师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连通器简易实验;再次归纳总结,完成研学手册相关内容填写(10分钟)。

④研学旅行导师对课程总体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嘉奖,邀请其上台分享研学收获(见图3-6)(5分钟)。

课后探讨1: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究竟是怎样蓄水防洪的呢?除了通航、防洪,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课后探讨2:游轮能够过闸吗?鱼儿怎么办?还会有哪些影响?

教学评价:表3-3所示为研学旅行课程评价表。

图3-5 葛洲坝船闸原理动画视频

图3-6 邀请优秀同学分享研学收获

表3-3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表

安全保障:

1.研学团队前往游轮甲板时,研学旅行导师将提前讲解甲板活动安全注意事项;研学助教提前确定场地,使用对讲机楼上楼下沟通,由带队老师分班级列队、分时段从中厅及两侧楼梯有秩序地上行至甲板;学生上洗手间需报带队老师同意后,由工作人员带领前往卫生间。

2.游轮甲板四周均设有1.4米高防护栏,高于成人重心高度;研学助教使用安全警示带在游轮甲板上为研学团队圈出研学指定活动场地,研学旅行导师组织学生们在甲板上分班级列队开展课程。授课期间,安排多名研学助教及研学带队老师在游轮甲板四周进行防护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攀爬栏杆。

3.课程结束后,由研学旅行导师统一组织,安排带队老师分班级列队、分时段从两侧楼梯有秩序地下行至多功能研学教室

4.游轮上设有医务室,并备有应急医药箱,内含晕船贴、清凉油等外用药作应急处理;游轮行进过程中如发生特殊情况,工作人员将立即与港口值班室和相关部门联系,及时将患者送至周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