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实施
表7-2 任务实施方案表
案例:
寻访国学圣地,传承中华基因
山东,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都出生于今山东境内,包括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兵圣孙武、武圣姜尚、匠祖鲁班、车祖奚仲、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等。其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深深烙印在中国文化中,当今,儒家文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全国中小学正大力推广国学经典教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小学生的必备功课。中小学生到山东研学,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可以深入学习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成就,增进学生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文化的探究与思想的对话中,去探寻中华文明数千年来薪火相传的奥秘,对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文化研学中,我们将根据《研学手册》,在孔庙、孟庙、墨子纪念馆、泰山、趵突泉等最具代表意义的山东文化研学地点进行现场研学,实地探究历史、全方位考察文化,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和对话。
(一)研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探访孔庙、孟庙、泰山、趵突泉等,积累与课文相关的选段、诗词。
通过参观墨子纪念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成就,并在实践中积累常见的科技知识。
通过参观孔庙、孟庙等,了解古代建筑规制的相关知识。
通过现场作文练习,学会描写建筑特色、自然景物,以及抒发情感等。
2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儒家思想资料的研学,学习搜集素材、分析资料的方法。通过现场感受和想象,学习相关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研学山东的世界遗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通过感受挑山工等人物的故事,培养坚定的意志力。
(二)研学对象与时间
研学对象: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研学时间:1—4天,可根据需求组合
表7-3所示为研学课程内容表。
表7-3 研学课程内容表
续表
(三)研学实施
1 研学准备
(1)组织准备:按军事化原则编组,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人担负小组一定职责。
(2)任务准备:小组成员在研学过程中,都有明确和具体的分工,自愿承担或参与部分工作任务等,如资料搜集、摄影和负责本组同学生活等。
(3)内容准备:每小组在研学前应查阅相关的资料,并选定一个“思想寻源研学主题”(课程中的研学主题,任小组选择;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些文章,鼓励同学们在阅读和准备其他材料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由小组同学讨论生成一个新的主题。)
①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山东的相关资料。
②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儒家思想的历史。
③观看孔子、孟子、泰山相关的纪录片。
(4)方法准备:组织方或校方将对学生进行研学方法的培训,明确怎样对山东涉及的思想文化进行选题立意,怎样对历史遗迹进行观察、思考,怎样联想想象,怎样描写历史,以及怎样进行研学游记和小论文的撰写等。
2 研学活动
第一天:
上午:前往曲阜。
下午:参观曲阜孔庙,探访孔子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学习语文课里的《论语》。
晚上:前往邹城住宿。
第二天:
上午:参观邹城孟庙,感受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孟母和子思的故事。
下午:考察滕州墨子纪念馆,了解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和军事、科技成就。
晚上:前往泰安住宿。
第三天:
白天:攀登泰山,感受与描写泰山壮美,培养天下情怀。
晚上:前往济南住宿。
第四天:
上午:参观趵突泉,了解泉水形成原理,学习描述趵突泉的美;参观李清照纪念堂,感受千古第一才女的诗词与情怀。
下午:返程。
在研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主办方提供的《研学手册》,学生根据《研学手册》内容进行有序游览、观察、探索、思考,同步完成《研学手册》上的相关内容;并根据各小组选定的研学主题,小组成员各有重点地探索研学的内容。
3 研学总结与交流
学校:
(1)学生个人完成《研学手册》内容,撰写“中华文化思想寻源研学游记”总结;小组共同整理研学过程中所搜集的资料,并撰写研学小论文。
(2)展示和交流:每小组以PPT的形式汇报研学过程、研学收获,以及研学小论文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等。
(3)举办“中华文化思想寻源”的主题班会,探讨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和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
(4)以班为单位,评选优秀研学小组和个人;以学校为单位,评选优秀研学小论文。
(5)整理记录每位学生的研学档案。
主办方:
(1)整理服务质量承诺表及带队记录表,整理归档。
(2)撰写“中华文化思想寻源研学”新闻报道,在微信公众号和官网等平台进行推送。
(3)以各种方式推荐学生优秀的“中华文化思想寻源研学游记”、优秀小组研学旅行活动PPT、优秀研学小论文等,向相关报刊及网络平台进行推荐。
(4)设立“××研学奖”:可包括个人、集体研学奖、研学作文奖、研学小论文奖等多种奖项。